近日,资深浅绛彩瓷收藏家程浩撰写的第三部浅绛彩瓷专著《打开浅绛彩瓷宝库的密码——陶趣斋解码密令1-8-10-5-12》由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8月19日上午,该书首发仪式在广州东方文德广场举,同时在相邻的广州市文物总店有限公司二楼藏珍厅举办为期6天的“陶趣斋藏浅绛彩瓷珍品展”开幕式,展期至8月24日。
现场,广东散文诗学会诗人高睿、梁元露、谭晓瑜登台朗诵程浩浅绛彩瓷壶诗作以助兴,新书作者程浩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赠送新书。活动以宣传和普及浅绛彩瓷收藏与投资知识为主题,以新书和藏品会友,以期普及文物知识,交流收藏心得,促进互学互鉴及活跃广州地区民间收藏和古玩艺术品市场而助力。
当天下午,与会嘉宾参观了“陶趣斋藏浅绛彩瓷珍品展”。展览展品共分12个专题,展出珍品138件(套),包括同治时期10件(套),光绪至宣统时期111件(套),民国时期17件(套),其中御窑厂画师作品占73件(套),还有28件(套)孤特品、异型器更是难得一见、引人注目。 此外,展区还开设“赝品辨析”一栏,提供6件浅绛彩瓷赝品作为“反面教材”,向初学者普及辨真识假的基本知识。
浅绛彩哺雏鸟暨牧牛图盖锅 作者 金品卿
据悉,这是广州市文物总店举办的第二次浅绛彩瓷览展,2019年曾经举办过浅绛彩壶专题展,本次则属于综合性的浅绛彩瓷珍品展。两次展览均属于公益性质,所有展品由陶趣斋提供,重在宣传与普及浅绛彩瓷收藏与投资的基本知识。展览得到了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广州市书画艺术鉴赏交流学会、广州地区出版物新闻工作者协会、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程浩新作《打开浅绛彩瓷宝库的密码——陶趣斋解码密令1-8-10-5-12》的出版发行,象征着他的浅绛彩瓷专著“三部曲”的圆满收官。第一部《瓷器上的中国文人书画——陶趣斋藏浅绛彩瓷及相关彩瓷鉴赏》(2017年3月出版)、第二部《龙芽齿留香 浅绛画韵长——陶趣斋藏浅绛彩百壶品鉴》(2019年8月出版)、第三部《打开浅绛彩瓷宝库的密码——陶趣斋解码密令1-8-10-5-12》,形成了一套以浅绛彩瓷探源、觅趣、淘宝为主题的系列丛书,也是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以新的视角对浅绛彩瓷进行探研的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容的专业性书籍和实践总结。
丛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浅绛彩瓷的起源及其兴衰演变的历史轨迹和原因;浅绛彩瓷的分类、特征、价值、鉴赏、甄别方法、收藏要旨及其在历史、当今和未来中国古玩收藏中的地位与愿景,以及市场投资等,填补了浅绛彩瓷学术研究的某些空白。
浅绛彩人物纹七孔笔插 作者 汪友棠
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广州市书画艺术鉴赏交流学会副会长,程浩对浅绛彩瓷有多年深入研究,同时他也是一位阅历奇特、故事撩人的“多栖”收藏家。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自此对古代瓷器日益着迷,从收藏唐宋瓷器开始,程浩上溯两晋南北朝,下至明清,收藏瓷器日益广博。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他将目光锁定在别人还尚未有过多关注的浅绛彩瓷,只因浅绛彩瓷是以瓷质为载体的文化艺术品,是瓷器与书画的结合,具有工艺美术和文化艺术的双重价值,既可赏瓷又能赏画。到今天,程浩所收的浅绛彩瓷藏品已达六百多件。
浅绛彩巴蕉仕女图瓷 作者 彩莲氏
随着浅绛彩收藏的日渐升温,其市场上难免泥沙俱下,出现了不少赝品,如何甄别与收藏,很多新手都会被弄得晕头转向,甚至一些经验老到的藏友也不能幸免“误踩地雷”。于是他着手撰写《打开浅绛彩瓷宝库的密码——陶趣斋解码密令1-8-10-5-12》一书,实现了有关浅绛彩瓷专著“三部曲”的梦。
据介绍,书的封面采用一套程浩收藏的同治年制、同治本朝款浅绛彩诗文花鸟纹水盂,排列成锄头和钥匙的形状,隐喻着“开矿寻宝”和“解锁入门”。这个标题还揭示了程浩著书的“初心”——他将浅绛彩瓷比作一座宝库,通过一个解码密令,引导大家深入把握收藏与投资的要领,并与收藏大众分享收藏知识与经验。
他认为,浅绛彩瓷既是瓷,更是画;其要害不是瓷,而是画(瓷只是载体,而画才是主体),是文人瓷画,是文人在瓷器上所创作的画和书法,即“瓷器上的中国文人书画”或可表述为“瓷本书画”或“瓷上丹青”。程浩表示,未来“三部曲”还会整合结集出版,并推出电子版,以回馈读者。
采写:南都记者朱蓉婷
编辑: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