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DU猫说节气之处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南方都市报APP • 漫漫说
原创2022-08-22 18:34

处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义:“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时,暑气呈减退趋势,但此期间仍然会出现短期回热的天气 “秋老虎”,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八月下旬到九月,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闷热持续时间长,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等到白露节气之后。

北京时间8月23日11时16分,将迎来今年的处暑节气。

立秋-1125-2436-有logo和二维码.jpg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处暑前后,丰收时节食物链丰富,有利于老鹰囤积食物,老鹰将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和其他小动物充饥;天地始肃,此时北风起吹,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萧条冷落的景象;“登”指五谷丰登,这时农作已经开始成熟,进入收获的季节。民谚当中有“处暑好天气,家家摘新棉”“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三朝稻有孕”“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等说法,都说明处暑节气后,稻子等农作物很快要收获了。

海鲜正当季 龙眼成熟时

处暑前后,正是我国各地休渔期陆续结束的日子,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依旧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每年此时,沿海地区大都会举办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捕鱼,期待有一个好收成。几个月的休渔期结束,人们可以在海岸边和菜市场再次感受来自大海的馈赠,各式肥美的海鲜重新霸占餐桌。

pic_1204971

8月17日清晨,湛江市江洪渔港迎来开渔第一批渔获。渔获沿着码头一路排开,现场人头攒动,选购着这入秋的第一口海“鲜”。 南都拍客 方雄 摄

在岭南地区,处暑前后正当龙眼成熟时。龙眼,是桂圆的别称,因外形圆润晶莹如龙的眼珠而得其名。在福建广东一带,龙眼是入秋之后的时令水果,入口清甜,甚得人欢心,广东地区有“石硖”“储良”等龙眼名优品种。晒干后的桂圆干还可以入药,具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等功效。而在福建福州一带,则有习惯吃龙眼配稀饭的习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能补充能量,滋补养气。

pic_1200261

高州龙眼。

除了龙眼,石榴、葡萄也是时令的水果。石榴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而且果粒酸甜可口多汁,可补充我们人体所需的能量和热量。江河沿水一带,菱角亦是当季,或深绛浅红,或深绿浅碧,漂浮在水面,采菱女用菱桶往来采摘,笑语盈盈。梁武帝有诗道:“江南稚女珠腕绳,桂棹容与歌采菱。”而唐代王建有诗“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采菱是古代文人墨客一贯喜爱以诗词作咏的美好光景。

pic_1153721

8月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四都村,村民在采摘菱角。新华社发(谢尚国摄)

酸梅汤 米仔头膏 吃鸭降暑去秋燥

处暑带走了夏天的炎热,却也带来了秋天的干燥。“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到了处暑,北方可能会有些许凉爽之意,但在南方“秋老虎”还在显威风,带着暑气“横行霸道”。酸梅汤原料主要为乌梅,有生津消渴的作用,再加上其中搭配的甘草、桂花等材料,熬煮冰镇后喝一碗,防燥祛乏,秋老虎也瞬间没了脾气。

而在广东中山一带,则有处暑节气吃“米仔头膏”的习惯。“米仔头”,是中山人对土茯苓的俗称,有利湿泄浊、祛风通络的功效,米仔头膏采用新鲜野生土茯苓制作,爽滑可口,清热解毒去湿。

135a0148-2d3f-482b-8e52-aa94168ccebd.jpg

米仔头膏。图源:南方+

民谚有言“七月半鸭,八月半芋”,人们认为鸭子性味甘凉,清凉去火,符合人们在秋天润肺健脾的饮食养生需求,而农历七月中旬过后是鸭子最肥美的时候,是吃鸭子的好时节。鸭子的吃法也很多样,广东流行白切鸭,北京会吃处暑百合鸭……在南京一带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说法,邻居间会互赠鸭子或者以鸭子为主食材的菜肴,有祝福身体健康的寓意。

放河灯 赏秋景 出游需防“秋老虎”

处暑到来的农历七月有中元节,所以处暑的民俗大多与中元节相似,放河灯便是其中一个。河灯也叫“荷花灯”,外形多以荷花为主,在灯的底座放上蜡烛,在秋夜降临之时,放在江河湖海中,让它随波漂流。在往时,放河灯有悼念逝去的故人祈求平安之意,亦是为了普度那些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如今,放河灯大都是为了休闲玩耍,在秋夜里吹着风看着点点灯光渐渐远去,烦心事似也一并随着漂走。

1548284879402303539.jpg

2022年8月12日,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公园,市民在万泉河边放河灯。东方IC供图

宋代诗人曹勋诗中有言:“秋暑强如三伏时,午云不动涨炎晖。晚来忽作一霎雨,喜有新凉入客衣。”一场秋雨过后,暑气渐消,到郊野出游,迎秋赏景再惬意不过。DUDU猫提醒大家,“秋老虎”出没,处暑期间需要多多补充水分,出行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多吃水果除秋燥。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王佳

策划:李湘莹 关健明

统筹:刘兰兰 梁子珊

创意 文案:许乐 实习生 洪紫妮

设计:原毅

技术:何卓贤

产品:王蕾

原创音频:梁子珊 彭沁玲 李芷琪 冯奕然

图编:高永佳

编辑:许乐,高永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DUDU猫·二十四节气
虎年节气新说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