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UABB”或“深双”)新闻发布会在深圳举行。第九届深双的主题为“城市生息”,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者鲁安东、青年建筑师王子耕和设计策展人陈伯康共同担任本届总策展人,主展览计划于今年11月下旬开幕,展期3个月。
南都记者专访了正身处荷兰的陈伯康(Aric Chen)。他是荷兰新建筑协会的馆长。该机构位于鹿特丹,是以建筑、设计、电子文化为主体的新型博物馆。他曾担任M+视觉文化博物馆设计与建筑总策展人(香港)和2019深双学术委员。作为本届深双总策展人之一的陈伯康将从全球性思维出发,他所拥有的建筑、设计、材料、文学、策展等多重专业背景,也将从另一思考路径为本届深双带来前沿的新设计策展实践。此外,他还在香港生活过六年。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正是连接城市、人员、基础设施、经济等网络的综合性典范。
不能指望“找到解决方法”,而是要保持生态平衡
南都: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的主题,重点关注城市“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着眼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应对策略。您接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您怎么评价当下的建筑实践里的“双碳”?
陈伯康:生态和双碳成为今年UABB的重点,这是很大的慰藉与共识。今年夏天前所未有的热浪、干旱、火灾、缺水和其他灾难,已经表明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是人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不幸的是,今年夏天和近年来人们所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人们希望看到UABB和建筑如何为解决这一生存危机作出贡献。
南都:您怎么理解城市生息这个主题表述。听说,本届深双主题“城市生息”的英文Urban Cosmologies是您一直坚持的,为什么?
陈伯康:以今年的UABB为主题,我们试图论证需要以更全面(整体)的方式设计我们的城市,不仅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进行设计,还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生态的需求和利益:植物、动物、微生物、空气、水甚至废物等等。即便如此,我认为我们应该超越这一点。
我坚持使用英文名称Urban Cosmologies,是因为相信虽然从技术角度思考——开发新的系统、技术和“解决方案”很重要,但仅仅局限在真正解决问题范围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强调超越单纯以技术专家理论为中心的视角,也就是说,我认为我们不能指望“找到解决方法”了,因为我们的环境问题对于单纯的“解决”而言太复杂了;我们经常无法预见“解决方案”通常会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后果,而实施“解决方案”往往只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线性的、技术官僚式的方法来寻找“解决方案”,而是要从宇宙学的角度来思考——复杂、相互关联和重叠的网络以及参与者和实体的网络——不同种类的知识(技术、传统、非人类、人工智能)、不同的生物体、元素和生物等等——以及如何保持它们的平衡。这的的确确需要思考和设计,用不同的世界观。我们应该记住,目前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发明。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掌控者。
从宇宙学的角度,可以更清楚看到生产和消费间的关系
南都:本届深双的展馆放在一个商业综合体内,您怎么看待这次展览空间?利弊如何?如何建构空间和主题之间的关联?
陈伯康:UABB的主要场地位于一家前啤酒厂,实际上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啤酒厂 。它作为新购物中心综合体的一部分,已被改建为文化用途。对我来说,这很有趣,因为它在购物中心的消费主义和前啤酒厂的后工业使用之间创造了一种并置。这实际上非常反映了主题,因为它让我们发问:消费(购物)和再生(前工业场地的更新)之间有什么关系?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但是,如果我们从宇宙学的角度来思考,我们更清楚地看到生产和消费之间、原材料和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果我们正确地设计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者实际上如何能够有益于另一者。毕竟,啤酒厂曾经生产供人类消费的酒精——但请记住,这种酒精最初是酵母的废物。
新兴建筑师是数字化的一代,他们以宇宙学的视角重新设计城市的建议让人兴奋
南都:谈谈您在这次策展的主要工作。例如,邀请了哪些建筑师、艺术家,他们将有什么样的呈现?
陈伯康: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我们很幸运地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参与。我对思维范围之广感到兴奋:使用技术让我们共情鸟类和贝类的项目,探索无人机的项目,再到那些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水的项目。当然,有很多项目确实在提供 “解决方案”,但让我特别兴奋的是,我们委托的行业领先的新兴的中国建筑师就如何通过宇宙学的视角重新设计城市提出的建议。
南都:这次深双策展人、艺术家当中,80、90后占比超过60%,您觉得他们作品有没有体现出青年一代的特质?例如关注点、技术、风格等?
陈伯康:我发现年轻一代的人是非常智慧老练的思想家。80后、90后是第一批天生的数字化一代。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摆脱当前所经历的生态混乱所需要的。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人,以及之前的人,仍然以线性的、分层的方式接受训练。因此,年轻一代给了我希望。
南都:除了青年之外,本届深双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湾区”。您怎么看待本届深双所提及的“湾区”?
陈伯康:我在中国生活了十三年,其中六年在香港,我当然熟悉大湾区的成就,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宇宙学思维的水平,这是连接城市、人员、基础设施、经济等网络的综合性典范。从很多方面来说,它都是人类的宇宙观,但正如我试图论证的那样,我们需要超越以人为本的观念。我希望UABB能够使非人类宇宙学更加可见,以便我们可以更好地将这些宇宙学整合到我们的思维中:不仅是为了一个更可持续的,而且实际上是一个可再生的世界。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实习生 王小天
编辑:柴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