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如何让“银发人才”更好发挥余热

南方都市报APP • 新闻快线
综合2022-08-25 18:54

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表示,中国老年人才网旨在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加快老年人才集聚,打造老龄人力智库,推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鼓励“银发族”再次进军劳动市场,已成为国内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

微信图片_20220825164200.jpg

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仪式现场。(中国老龄协会供图)

我国退休人群规模有多大

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出炉。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4亿人,占比18.7%;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迈入中度老龄化。

辩证地看,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之一,就是老年人力资源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低龄老年人人数占比高。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超2.6亿,占总人口数的18.70%,其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55.83%。根据联合国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2035年时中国总共有60岁及以上老人4.15亿人,其中60~74岁的低龄活力老人共3.02亿人。

低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万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0%,比十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

低龄老年人平均实际劳动年龄不断提高。实际劳动年龄与法定劳动年龄不同,前者是指体力和精力上能够从事一定工作或劳动的年龄。实际劳动年龄上限不断上升,是现代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水平的改善,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从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同时,在各个产业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技术助力下,工作岗位的劳动强度出现下降趋势,一些工作岗位对体力和体能的要求明显降低,进一步提高了实际劳动年龄。

如何激励与保障老年人再就业

开发与激活老年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激励机制和鼓励性政策。

首先,建立更加有激励的延迟退休制度。

其次,增强老年人就业参与的法律保障,出台更加灵活的退休人员再就业政策,鼓励高学历、有能力、有意愿的年轻老年人回到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劳动法,消除阻碍老年人就业的制度障碍,对再就业或继续就业的老年人给予充分的权益保障,使老年人在应聘过程中不受歧视。另一方面,对雇主从税收等方面给予激励,促进吸纳老年人再就业的企业和部门的大力发展。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发展,特别是一些组织老年人从事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的社会组织,吸收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参加志愿者服务。

其三,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优质的就业公共服务,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应通过建立老年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为老年人就业开展信息服务,规范有序地开展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活动。同时,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促进老年人力资本提升,让老年人的能力和经验发挥更大作用。

综合自新华社、《瞭望》杂志

编辑:林嘉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关注老年人才再就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