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王凡 发自北京 8月26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与成效。
退役军人事务部拥军优抚司司长曹俊透露,去年12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启动了优待证的申领发放。目前,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平稳有序,截至25日21:30,优待证已经完成制证856万张。到年底前,将力争完成存量对象的发证任务。
会上,有媒体提问,当前持证可以享受哪些优待?未来在拓展增加优待项目等方面有哪些计划?
曹俊介绍称,持证享受的优待,主要是社会优待,强调精神和物质优待并重。比如,持证可以享受部分优先通道,特别是中国联合航空客舱礼敬广播等;持证在中国石油加油、在顺丰寄快递等等,都能享受折扣优待。“退役军人事务部不断提高优待证的‘含金量’,让持证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待。”他说。
二是国家和地方优待联动,体现在国家层面,退役军人事务部等20部门出台了加强优待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优待证持证人可享受的8方面近百项优待服务。国家层面的优待主要体现在精神褒扬与激励方面。各地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推出了优待证持证人享受优待的目录清单。
三是政府和社会优待统筹。为持证人提供丰富的优待服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目前,金融、通信、交通出行、文旅、快递等领域的一些企业为优待证持证人提供优待服务。
曹俊指出,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拓展、优化优待项目。一是“扩容量”。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丰富优待证使用场景。二是“广连通”。鼓励各地将本地的优待服务向全国持证人开放,让全国的优待项目广泛连通。三是“搭平台”。搭建统一的优待服务平台,既方便社会各界为持证人提供优待,也方便持证对象更全面地了解和享受到各种优待。四是“数字化”。推进优待证数字化,开发“电子优待证”,方便持证人便捷享受优待。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组织、企业等加入到提供优待的‘朋友圈’。”曹俊称。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解码“中国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