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新“夜”态点燃城市活力,斜杠青年摆出另一重烟火气

南方都市报APP • 探粤
原创2022-08-26 23:30

夜幕降至,华灯初上,位于韶关市韶州大道南靠近孟洲坝沿河地带的临时摆卖点却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一辆辆满载美食、服装等各色商品的车辆,手举各式小吃、气球玩具的人群,烟火,灯火交错着点亮了夜晚的孟洲坝。

武江区孟洲坝夜市jpeg.jpeg

江边的孟洲坝夜市。

短短一个月,“孟洲坝夜市”从群众自发组织的“小集市”,摇身一变,成了目前韶关最大规模、日均客流量过万、规范管理的“网红夜市”。

城市烟火气重燃:像儿时逛集市一样热闹

当汽车沿着韶关大道行驶时,全长约一公里的“孟洲坝夜市”格外引人注意。

走进孟洲坝临时摆卖点,美食、玩具、游戏体验等多种摊位分区摆放。美食区内烧烤、凉粉、烤乳鸽、关东煮烟火气十足,服装饰品、玩具游戏,每个摊位都被摊主用彩灯、招牌精心装扮,各具特色。

“孟洲坝夜市”售卖的烧烤.jpeg

夜市上的烧烤。

吴先生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孟洲坝集市”打卡了,“难得有这么一个可以吹着风,还可以坐下来喝一杯奶茶的地方,想要休闲一下的时候都会过来这边”。第一次来逛夜市的唐女士则感叹道:“这里很热闹,也很好玩,像小时候逛的集市一样,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武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宁告诉南都、N视频的记者,目前,在“孟洲坝夜市”申请领证的商贩约有1200家,高峰时期单日客流超过15000人次。

夜经济下的新业态:“斜杠”摊主分外活跃

随着全国掀起夜经济热潮,新潮的“车尾箱集市”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不需要支付场地费用、店铺租金,较低的门槛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在不少人眼里,夜市摊主是一份有趣的副业。

手打柠檬茶摊主黄女士与先生带着子女回到韶关过暑假,她的父母告诉她,每天晚上在孟洲坝旁有不少人摆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从事茶饮工作的黄女士也在这里开起一家茶档。如今,黄女士的柠檬茶摊已经营业20多天了,每天卖出100-200杯柠檬茶,最高的时候一个晚上的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有时摇茶摇到手都痛了,但是积累了一批回头客,真的是痛并快乐着。”黄女士笑着说。“如果做得好, 就在这里扎根,让这个牌子在韶关扎根。”对于未来,黄女士和先生也有了新的打算。

90后温先生的摊位旁放置了两套小桌椅。接受采访时,店主温先生正在和三位顾客闲聊。他告诉我们,有时还会有顾客带着吉他来这里弹唱,在这里摆摊除了多了一份收入,还多了几个新朋友。

市民在“孟洲坝页数”休闲聚会.jpeg

市民在夜市上聚会休闲。

在摊主之间,也有着可爱的小默契。在快收档的时候,摊主们总会拿出自己的商品相互交换、分享;在看到其他摊主需要帮忙时,也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让夜市多了一份温情。

记者观察到,夜市摊位的种类非常丰富,除了售卖热门饮品、小吃,玩具服饰等,还有“30秒吃面包挑战”、“套圈”等游戏体验类摊位,每位摊主都将自己擅长的“小技能”带到了“孟洲坝夜市”。

“平常在家做饭比较多,有这份手艺,也想试试能不能多一份收入。”捞汁小海鲜摊位的谭先生会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制作菜品,下班后就过来摆摊。对于摆摊的收入及夜市的氛围,他都比较满意:“管理方很好,会指导我们怎么摆摊,我们也会自己带上垃圾袋,自扫门前雪。”

规范管理,也为“孟洲坝夜市”的小生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黄女士说:“在一个比较有明确管控的地方做生意,公共设施更完善、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我也更安心,现在孟洲坝集市火了,我们的客流量也得到了保证。”

网红夜市行稳致远:规范监管滋养好环境

如今,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夜间经济已逐渐发展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消费体验。各地“夜经济”纷纷发力,夜经济热潮已然来袭。

在延续夜市的人情味和烟火气,武江区及时出台《疫情防控指导意见》及《健康码异常人员应急处置预案》,发布《关于规范管理韶洲大道南个体小摊贩临时摆卖点的公告》《韶洲大道南个体小摊贩临时摆卖点管理规范》《韶洲大道南个体小摊贩登记卡申请指引》等多项管理规定,推动集市有序经营、便民宜商,引导经营者严格落实文明从业要求。

城管工作人员正在对小摊巡查.jpeg

城管工作人员巡查摊位。

见到武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宁时,他正在夜市入口处指引市民有序入场。为了保证营业安全,武江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摊位做了细致的区域划分,李宁介绍,“把用明火的摊位安排在河边水泥地上,不用明火的安排到靠草地的人行道边,可以避免因为用火引起的安全隐患。”此外,为满足市民群众的需求,“孟洲坝夜市”内增设了15个垃圾桶、2座临时简易公厕,并增配保洁队伍,做到在次日早上10点前完成夜市场地环卫保洁,临时公厕也会每天进行消杀和清理。

“现在的市民们最关心的就是食品安全”,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立峰说。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食品项目重点监管,要求要求食品类摊位的经营者办理登记卡并持有健康证,定期抽样检查并及时向市民公示,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记者观察到,夜市入口设有健康登记关卡,由工作人员引导游客扫码有序出入。商贩则需凭借提前申请办理的《个体小摊贩登记卡》入场,在规定时间内营业。夜市内,公安、城管、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工作人员在场进引导、巡逻管控。

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发放临时登记卡.jpeg

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发放临时登记卡。

新潮时尚的夜间集市,为市民夜间吃喝玩乐、休闲购物拓展了更多选择,不仅满足了市民多元消费需求,为摊主增加收入,也通过夜经济塑造年轻人的新职业形态。

在“网红夜市”焕发勃勃生机之余,武江区多措并举让城市烟火更抚人心,让市容更繁荣有序,倾心延续这方夜市的人情味和烟火气,让韶城的“夜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

文字/摄影:见习记者 陈诚 鹿筱悦 金协 实习生 黄蕾

通讯员:韶关市武江区宣传部

编辑:陈蓓蕾,胡利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