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表明,一种学院派的绘画训练并不是不能和当代生活相结合。一种训练过的技术并不一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通向空洞的程式化,相反,尤勇的肖像人物通常充满了隐蔽的激情:沉默,冷峻,凝重,不苟言笑,似乎心事重重。”学者汪民安这样评价艺术家尤勇的画作。
8月27日下午,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总部空间推出艺术家尤勇的同名个展,展出艺术家自2010年以来创作的人物、风景、静物等精选作品约70件。
尤勇以传统的学院派笔法创作了许多精彩的肖像作品,其中的人物身份各异,形形色色,富于时代气息。《杨天真的梦》《而立之日的侧面自画像》《帕米尔红(税务官阿依帕热)》《阿那亚邻居86#》……这些作品既体现了娴熟的古典写实主义技巧,又亲切自然,活灵活现,无意中传达出画中人强烈的个性特征。
正如汪民安所言:“他们好像是在自发地显现,好像没有痕迹地显现,好像就该如此地显现,以至于你忘却了绘画的技术,以至于这种刻苦的绘画训练了无痕迹,哪怕那些笔触如此醒目。”
《杨天真的梦》,布面油画,220 × 200 cm,2022
《而立之日的侧面自画像》,木板油画,42 × 30 cm,2018
《帕米尔红(税务官阿衣帕热)》,木板油画,50 × 40 cm,2021
多人室内肖像《绘画的寓言》是对委拉斯开兹的名作《宫娥》的致敬或戏仿:几个年轻人正在室内欣赏某件绘画作品,镜子里反射出艺术家对着他们作画的身影,而画面左侧微微显露出《宫娥》的一角。汪民安认为,艺术家有各自处理经典绘画的方式,在尤勇这里,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创造风格。“《宫娥》有一个漫长的被处理和重绘的传统(毕加索和达利都非常激进地对待它),而尤勇还是将它看做是伟大的经典,他要将他的创造植根于对这种经典的训练之上。”
《绘画的寓言》,布面油画,200 × 220 cm,2021
此次展览的巨幅作品《写生海错图》是一幅关于鱼的长卷。《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
与《海错图》这部古代的海洋生物图鉴不同,《写生海错图》里的海洋生物都变成了人类的“盘中餐”。在这里,每盘鱼都呈现出不同的属性、颜色、形状、姿态,每张盘中鱼都是一张单独的自主小画,它们横向地陈列和并置在一起,因差异而无尽绵延。
《写生海错图》(局部),木板油画,40 × 1150 cm,2021
汪民安说:“这是关于鱼和鱼之间的绘画竞赛,餐盘和餐盘之间的绘画竞赛,你也可以说是尤勇自己和自己的绘画竞赛,他在一幅长达十米的巨幅画中画不同的盘中鱼,他让不同的鱼在不同的盘中展现,不同的鱼和不同的盘碗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容纳和空间关系。”
在汪民安眼里,《写生海错图》里的每条鱼都奇特地显得活灵活现,每条鱼都是通过自己的死亡,都是通过自己的特异性,通过自己和其他鱼的差异性来展现自己的生命。“但这并不是试图通过绘画去探索死生的哲学问题,而是用死生的哲学问题去探讨绘画。”汪民安认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绘画凌驾于哲学之上。
展厅现场
艺术家尤勇在展厅现场导览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展览持续至9月23日。
南都记者 黄茜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