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博物馆在“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3月24日至8月28日)闭幕前夕推出“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最后一场主题活动:“敦煌印象——艺术沙龙”,这也是“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的收官之作。
“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
开启老广暑期“博物馆奇妙夜”
2022年暑期,广东省博物馆策划的“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是对暑期博物馆夜间活动的首次尝试。本次活动共有5场,分别是文创之夜、古琴音乐会、宋韵风雅、“绘冠南天”展览开幕式、古琴琴歌之美——中国文人的音乐雅事(讲座)和“敦煌印象”艺术沙龙等专场活动。
广东省博物馆今年推出的夜间开放,参与观众逾万人次。线上活动名额在很短时间内就被观众预约一空,观众参与热情高涨。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副馆长赵丽帆接受采访时透露,“博物馆之夜”活动直接促进馆内文创产品消费额的提升,自7月22日至今,销售额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比增长了327%,环比去年同时期增长了135%;其中7月22日“文创之夜”新品发布会上发布的新产品销量尤为瞩目,水下考古盲盒面市以来线上、线下销售火爆,首批已售罄;两款博物馆冰激凌销售近2000件,广东省博物馆与花园酒店合作推出的月饼首批已售罄;AR眼镜租借同比增长了386.11%,艺外咖啡厅推出的下午茶营业额也比之前有了明显提高。
“敦煌印象——艺术沙龙”
“2022年暑期博物馆之夜”收官之作
“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以时间顺序为脉络,以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史料文献为基础,分为“丝路之兴”“丝路之盛”“丝路之光”三大部分,遴选广东、甘肃两地文博单位文物藏品逾500件。隋唐时期,继秦汉之后,位于西北重地的敦煌和南方大港的广州,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宋元时期,西北各族交融发展,南方海贸也日渐繁盛。十五世纪后,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甘肃嘉峪关与广东粤海关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既各自发展又彼此呼应,共同将古代中国推向世界。该展览自3月开展以来,备受观众青睐,并于原定6月26日延期至8月28日,专家表示,该展览呈现同一时空下跨地域的思想技术传播和交融互鉴的文化历史,深度阐释丝路变迁对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
8月26日晚间,最后一场“暑期博物馆之夜”以“敦煌”为主题,邀请青年笛箫演奏家、星海音乐学院张帆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刘赫男副教授,广东音乐曲艺团青年演奏员蔡梦韵,广州梦萱舞蹈工作室负责人邓静宜,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生颜杰鸿,南方歌舞团刘芷君等,从音乐、舞蹈和绘画三方面诠释敦煌,全方位、多角度地“重现”敦煌,与“丝路光华”的展览相呼应,让观众“沉浸”于展品场景之中。
广东省博物馆
持续探索夜间旅游新业态
赵丽帆介绍:日后广东省博物馆将结合近期活动情况及疫情防控要求,推出更多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进一步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或将结合粤博所在的区位优势,携手周边的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海心沙等文化旅游机构,加强联动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广大市民观众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在开放夜间博物馆的同时,探索夜间旅游新业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通讯员:粤博宣;摄影:赵锋 余冠峰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编辑: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