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实习生王小天 近日,由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坪山美术馆承办的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之三:沈少民个展——“沈少民的科学简史”在坪山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是坪山美术馆推出的“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的第三个项目,由策展人崔灿灿策划,呈现了艺术家沈少民8组作品。沈少民擅长多领域跨媒介创作,作品涵盖装置、影像、纪录片、观念绘画、诗歌、公共艺术等。沈少民的创作足迹从东北、北京延展至欧洲悉尼、广州,最近五年和深圳产生很强的关联。
用艺术为观众带来一场科学简史
此次展览聚焦于沈少民近几年的创作,围绕艺术、诗歌和科学三个领域展开,延续沈少民在中国艺术界最早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探索的同时,呈现了他独树一帜的跨学科视野,语法的持续变革,幽默的观念诘问和浪漫主义的诗性语言。
展览作品分布在坪山美术馆一至六层,开篇于两千年前的风筝。其中五层报告厅用于放映关于艺术家的纪录片,六层九层塔论坛空间放置了对于当代艺术有着非常重要影响力的三位人物肖像。沈少民的作品穿越空间与时间。借助艺术家提供的艺术路径,沈少民通过其艺术为观众带来一场科学简史,展示一场科学和人类文明之间的互动变更。
不同于近年来常落脚于“技术展”的科技加艺术展览,沈少民强调展览非科技的部分。艺术家将跟科技相关的技术或者是部件拿到了展场,用自己的叙事方式呈现给公众。“这个展览是对科学的质疑,艺术家需要质疑一切,这才是艺术家的责任。”沈少民表示,“艺术家应该是走在思想家和科学家的前面,因为艺术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可以天马行空。”
据介绍,坪山美术馆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共会邀请八位和深圳相关的当代艺术家。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表示:“‘深圳当代艺术家’并不仅限于在时间与空间维度,而在于艺术家们在深圳的痕迹和与深圳的联系。”
展览讲述艺术家对科学和艺术关系的思考
展览开幕当天,坪山美术馆邀请科学家丁宁、策展人与评论家冯博一、物理学家卡杜·切拉比(Kaddour Chelabi)围绕艺术家沈少民至今为止的艺术实践和本次展览的策划实施展开深入对话,对谈由策展人崔灿灿和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主持。
对谈中,崔灿灿表示,“科学简史”讲述的是沈少民对于科学和艺术特殊语法、结构和形态关系的思考,藉由展览在个人和集体之间寻找到一种关系。丁宁则从“艺术和科学”都是对未知的探索、认知、验证的角度出发,论证质疑态度的重要性。冯博一认为,不同于科学家通过实验和探索的方式来验证世间万物,艺术家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在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创作的过程中仍保有自己的叙述方式。卡杜·切拉比则强调艺术的行动性,强调跨界探索的力量与冲动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