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让生命新生与重生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中山
综合2022-09-05 11:47

自2001年起,中山市人民医院率先开展ECMO辅助技术,截至目前已完成院内外病例1250例,救治了一大批濒临死亡的患者。近年来,中山市人民医院在致力于打造大湾区ECMO区域救治网络的同时,同步规划覆盖全国的救治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山模式”。

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由麻醉科,心脏外科,心脏内科,血管外科,急诊科,重症治疗科等多学科组成,各专科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救治方案及技术。ECMO团队筑起最后一道生命防线,让生命新生与重生。

微信图片_20220905095532.jpg

ECMO团队筑起最后一道生命防线

新生故事一

19岁少年高考后终于喝了冰镇可乐

对于刚高考完的小杰(化名)来说,这个19岁的夏天却备受煎熬。

高考完后,小杰右下腹的疼痛越来越严重,还伴有高热、恶心、呕吐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阑尾炎并穿孔、腹膜炎”。小杰本以为做完手术就可以慢慢康复,可谁知道病情愈发严重,接踵而至的“感染性休克,脓毒性心肌病,脓毒血症,弥散型腹膜炎,双肺坠积性肺炎”猛烈地攻击着这个年轻小伙,病情一度危重。容不得一丝怠慢,家属协商后决定由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小组紧急出动,辅助治疗后,一路风驰电掣转入外科ICU。

6月28日上ECMO那晚,小杰十分烦躁,ECMO小组成员强哥安慰他:“等好了就请你喝冰镇可乐!”可是由于病情非常的危重,小杰一直未能喝上这口冰镇的可乐,身体依靠ECMO维持运转,呼吸机辅助呼吸,CVVH静脉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维持生命体征。考虑到小杰病情危重,外科ICU多次启动危重症多学科诊疗,普外三科、手术麻醉一科,临床药学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联合讨论出最佳治疗方案。

诊疗过程面临巨大挑战,但小杰的二线医生杨婷博士总是坚定地说:“希望还是很大,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让他感受到大学生活的美好!”简短的几句话,是打气,也是迎难而上的决心。

7月1日,历时4天,小杰终于撤掉ECMO,但这仅仅只是迈向成功的一小步,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如何克服感染这一大难关?如何让心肺功恢复?……这些都是重症医护团队正在面临的难题。外科ICU再次启动危重症多学科诊疗,各种抗生素也轮番用尽,不停地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难上加难!小杰病情危重,护理难度随之加大,他下腔静脉有血栓,在诊疗及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会引起血栓脱落而导致肺栓塞,心跳呼吸停止。不能搬动患者情况下,如何预防压疮?如何床上擦浴,保持患者清洁舒适?这些细小问题,放在这里却是必须仔细斟酌的“大问题”。 

由于病情严重,小杰治疗时间长,家庭支出不堪重负。望着眼前的19岁男孩,外科ICU医务人员纷纷献出爱心,同时,他的二线医生也多方了解各类政策,力争为家属减轻负担。

7月27号,在外科ICU躺了一个多月的小杰迎来曙光。那口久违的“冰镇可乐”终于可以安排上。强哥满心欢喜的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担心他喝了可乐胀气,还是贴心地给他点了奶茶。这口奶茶下去,怎一个“爽”字了得。随着小杰病情不断好转,大家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一放了。ICU团队奋力挽救的绝不仅仅是一条生命,而是患者及患者背后的整个大家庭。

8月1号,终于跨出一大步,转回至病房继续治疗及护理。在外科ICU一个多月的日子里,小杰可谓浴火重生。在这期间,他还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8月9号,历时42天,这位19岁风华正茂的少年渡劫成功,迎来了新的朝阳。在康复治疗师辉哥的协助下慢慢可以下床走路,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大家期待他踏入自己心仪大学的那一刻,开始续写新的篇章。 

微信图片_20220905095603.png

历时42天,这位19岁风华正茂的少年渡劫成功

新生故事二

心梗父亲喜当爹 康复后回归家庭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危及生命,我国每年突发心肌梗死的患者约有100万人,每3位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过30%。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60岁-80岁之间人群,但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速、工作压力大,加上人们亚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中青年人的心脏,也有着潜在的发病危险!

日前,中山市人民医院就接诊了这样一位年轻的心梗患者。

6月11日,年仅31岁的谭先生因突发胸痛由120送至当地医院后,很快就出现心跳停搏,当地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等抢救后,急呼我院ECMO小组会诊,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后转入市人民医院。入院后考虑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立即开放绿色通道,急行冠脉造影+介入治疗后转入内科ICU。入室后经治疗谭先生的心功能较前改善,于6月14日撤除ECMO辅助循环,康复似乎指日可待。

但谭先生的状况并非内ICU医护团队预期的那样,在短期内逐步撤离呼吸机、转出病房、康复出院,他的康复之路曲折而又艰辛。撤除ECMO之后,谭先生还面临着右心功能恢复缓慢、感染,短期内难以脱离呼吸机等一系列问题,医护团队根据问题制定治疗方案,为他适当利尿减轻心脏负荷、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感染指标动态调整抗感染方案、伤口专科护士换药等,各个击破。

撤离ECMO后,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跳呼吸骤停后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引起谭先生明显烦躁,无法配合治疗,甚至出现了自暴自弃的情绪,这成了挡在他康复之路上的大难题。躁动既不利于护理治疗措施的顺利实施,也会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而不利于各脏器功能的恢复。为了治疗需要,也为了患者安全,医护团队不得不继续维持镇静药物来减轻患者的躁动。但长时间的镇静也会造成病人的康复延迟。

怎么办呢?内科ICU团队通过实施每日唤醒计划,早交班时段减停镇静药物,在医护早查房时与谭先生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情绪与需求,充分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取得他的信任,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月初,谭先生家中传来喜讯:他喜得贵子!医护团队第一时间将这一喜讯转告给了他:“谭先生,您的爱人今天生了,是个儿子,母子平安,您做爸爸了,恭喜您啊!”听到这一消息的谭先生,一改往日的烦躁不安,大喊大叫,他眼眶湿润,嘴角上扬。医护团队通过家属传送的照片弥补了这位新晋爸爸无法与新生儿子相见的遗憾。同时,内科ICU团队为满足他的情感需求,充分利用“云探视”的服务平台,为谭先生父子开通 “云相聚”专场,让他在病榻上享受天伦之乐。正是谭先生初为人父的担当与责任,激发了他强大的求生意志和潜能。他变得清醒、安静而配合,仿佛用行动说:我会努力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早日与家人团聚。

经过进一步治疗,谭先生病情稳定,顺利脱离呼吸机,7月16日转心内科CCU继续治疗,7月20日后顺利出院。谭先生的康复,是市人民医院ECMO小组、心血管、重症医学、伤口护理等多学科不懈努力、通力合作的结果,救治团队在救治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从患者的情感需求出发,激发患者康复的内驱力,最终把这位父亲还给了儿子、还给了家庭。

中山市人民医院供稿供图

编辑:侯玉晓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