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孙小鹏 又到开学季,一批青年人站在了人生的重要交叉口:迈入大学、考研考博,都意味着一段新的人生篇章即将开启。青年们在最美好的年华、欣逢美好时代、结缘美好大学,是最幸福的人,也是最耀眼的光芒。
但面对未知、充满挑战的“新世界”,又该如何出发?随着广东各大高校迎来开学,书记校长、优秀教师、师兄师姐、社会人士等都为新生献上情真意切的寄语。
“立大志”“创新”等高频词表达高期待
高校校长们都对新生们有怎样的期盼呢?为此,南都记者梳理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广东高校的开学典礼校长发言。经梳理发现,在寄语中“立大志”“创新”“知识”“信念”“担当”等可谓是高频词,表达着校长们对新生的高期待。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魏明海。
事实上,每年的高校开学典礼,“创新”都是校长们发言的高频词,今年亦是如此。“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青年群体,你们是创新创造的前阵。”广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魏明海表示,每位同学在治学道路上都应该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突破。从阅读的每篇文献中梳理知识形成、迭代的路径,在每次调研实习中都以问题为导向,多去探索延展的可能,在每次实验推演和实践活动中细致观察,精心总结,多问问“为什么”,多想想“怎么办”,多闯闯“新路子”,用足够的耐心和坚挺的韧劲把学习推向创新。
同时,华农校长刘雅红提到,希望新生们能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练就创新创造本领;广药大校长翟理祥勉励新生,积极参加书院、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艺体育、创新创业等活动,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华农校长刘雅红作新生寄语讲话。
广药大校长翟理祥。
远大志向是人生航向的“指明灯”,是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暨大、华师和广药大等多所高校的校长不约而同地都提到“立大志”。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表示,希望同学们立大志,筑牢学以报国的信仰,在代代相传的暨南信仰之基上,既要仰望星空,胸怀“国之大者”,又脚踏实地,立足当下,不断夯实知识根基,构筑起人生高塔。华师校长王恩科希望,在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里,全体新生不囿于文凭、技能和名利,锚定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追求,立大志,明大德,努力成为大写的华师人。
此外,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彰显责任与“担当”,也成为众多校长对新生的共同期待。广外党委书记、校长石佑启在勉励新生做“四有”的新时代广外人时提到,要以理想照耀未来,做“眼中有光”的新时代广外人,书写新时代广外人心系家国、担当奉献的青春华章;要以本领彰显担当,做“肩上有责”的新时代广外人,书写新时代广外人矢志奋斗、砥砺前行的青春华章。
广外党委书记、校长石佑启。
“从世界的不确定性中寻找自我的可能性”
面对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新生,许多高校老师、师兄师姐、社会人士也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为新生献上诚挚的祝贺和欢迎,也献上真挚的赠言与寄望。
华师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永刚表示,20年前的他也和新生一样,既憧憬期待,又忐忑迷茫。因此,他特向新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从世界的不确定性中寻找自我的可能性,明确人生目标,寻找生命的价值;在时间的有限性中增强自身的计划性,要有计划地学习、阅读和生活;在人际交往的差异性中提高自我的包容性,要独立自主,但不要孤芳自赏。
广外金融学院2019级本科生叶新鹏勉励同学们敢于尝试,找到兴趣之所在;专注自我,充分发挥潜能。他希望大家向优秀的校友们学习,用奋斗绘出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以行动作为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学有所成,不负过往、拼搏现在、成就未来。
作为优秀校友,广药大卫生检验专业1999届校友、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范瑞泉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希望新同学们要“学习”,要珍惜大学时光,不仅要认真学习还要善于学习,在学习中走向未来,到达梦想的彼岸;要不怕“吃亏”,不要斤斤计较,不耍小聪明,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在“吃亏”中成长。
此外,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AI Lab及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首度回顾其科研历程,分享了做好研究和技术需要的工匠精神(“W.T.O.”理论),为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的青年人寄言。“W”就是一万小时定律,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也需要一万小时的锤炼才成为世界级大师;“T”也被称为钉子理论,要往深的地方钻下去,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O”来描述一个人的认知边界,要对未知世界保持好奇,不断拓展,同时聚焦,并提高获得能力的能力,终身学习。
不确定的东西,未知的挑战随时都会来,那么如何更从容地应对呢?“首先是要聚焦,选择你觉得重要的事情去精进,舍弃应该舍弃的,并不是说什么东西都要去做。然后,怀着长期主义的态度,走下去。”张正友表示,要提高获得能力的“能力”,要摸索出来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还要学会对知识建模、将问题归纳、由点到面,提高泛化能力来应对不确定的世界。
图片:来源于各高校官微
编辑: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