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华为新机“近身肉搏”,消费电子市场有望阶段性提振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2-09-08 19:30

本周,数码科技圈迎来狂欢盛宴。继9月6日华为发布新机Mate50后,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1点,苹果公司在2022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公布了新款产品: iPhone 14系列,新款Apple Watch ,以及第二代无线耳机AirPods Pro。

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在iPhone14发布之后,苹果官网下架了iPhone13pro,并下调了iPhone13售价。至此,苹果官网将只销售支持5G的手机,除新款iPhone14系列外,在售的5G手机还包括 iPhone 13、iPhone 13 Mini、iPhone 12和第二代iPhone SE(2022年)。

此次苹果公布的iPhone 14系列共有4个版本,分别为iPhone 14、iPhone 14 Plus、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将于9月9日正式开启预购。从目前公布的价格来看,四款机型起售价分别为5999元、6999元、7999元、8999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Phone14系列的部分新品并未如市场预期的那样出现涨价。iPhone 14系列的128GB起步版本延续了“加量不加价”的策略,256GB、512GB及1TB不同内存版本涨价区间在100-500元间。D.A.Davidson分析师Tom Forte表示,在通胀压力下,苹果还是决定基本维持原有的智能手机定价水平。苹果的决定或策略是,可以通过停止推出价格较低的设备,继续维持利润率。

至此,在高端手机市场,备受关注的华为、苹果新品的“神秘面纱”全部揭开。


华为、苹果接连发布新机

业内普遍认为有望阶段性提振消费电子市场

今年上半年,因需求低迷,消费电子市场上下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是下游手机出货量的大幅下降。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36亿部,同比下降21.7%。IDC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受到通胀、地缘政治等影响,消费需求被大幅抑制,预计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还将减少6.5%至12.7亿支。

终端需求低迷带来连锁反应,上游产业链企业受到影响,即便是苹果产业链企业也未能幸免。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看到,在47家果链企业中,有包括得润电子、胜利精密在内的20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出现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的情况;此外,包括蓝思科技在内的6家公司出现亏损。

在这样的背景下,备受瞩目的iPhone14系列新机,以及时隔两年终于迎来更新的华为Mate50系列,将多大程度上提振消费电子市场?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新品的发布对于手机市场将略有提振。苹果手机在高通胀压力之下,部分机型没有提高定价,从价格方面来说,客观上有利于市场需求的释放。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此次两品牌几乎同时发布新机,主要对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有提振效果。目前来看,苹果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许多苹果用户有着定期换机的需求;而华为方面,时隔两年重新发布新机热度较高,因此,短期内对高端手机市场有所提振。

针对供应链方面,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表示,目前苹果释放给供应链的消息,预计首批备货量约3000万台,对整个苹果供应链都会有所拉动。不过,他认为,相比iPhone 13的热销周期维持了9个月,iPhone 14的热销周期或将维持在5个月左右。此外,华为方面,透露给供应链的信息约为400万台,最新消息得知这一数字或将增至600万台,也将对相关供应链有所拉动。此外,相关供应链企业如欧菲光、舜宇光学、亿纬锂能、蓝思科技等企业的股价也会有拉动。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苹果和华为两大品牌几乎同期发布新机谈不上交锋,但高端产品现在是手机品牌的出路。如果华为 Mate 50市场反应好,对其他国内高端手机市场应该会有鼓舞效果,有利于降低消费电子市场下行周期的影响。

中信建投证券也表示,下半年以来,进入消费电子传统销售旺季,苹果的创新动能仍旧强劲,预计产品销量可观,苹果产业链仍具备很强的增长确定性,建议重点关注苹果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和估值修复机遇。中信证券预计,2022年苹果手机全球市场出货量约2.3亿部,同比增长2%,下半年新机iPhone14系列备货约0.9亿部。


相继发布“向上捅破天”技术

卫星通信功能会成为未来手机的标配吗?

值得注意的是,与华为发布的新机功能类似,iPhone14系列也具备卫星通信技术。据介绍,iPhone14系列可以在近地轨道卫星的帮助下,在离线状态发送紧急呼救(SOS)信息。苹果称,上述离线SOS简讯功能可以免费使用两年,不过,目前相关功能仅支持在美国和加拿大启动应急服务。

而华为的Mate50系列,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硬件能力。当身处荒漠无人区、出海遇险、地震救援等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环境下,可通过畅连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向外发出,与外界保持联系,并支持多条位置生成轨迹地图。

苹果、华为相继发布具备卫星通信功能的手机,这一功能会成为未来手机的标配吗?未来手机还有哪些创新点?

盘和林认为,目前卫星通信技术使用场景仍然较窄,但拥有刚需用户,是未来手机创新的方向。现阶段,手机的创新主要还是聚焦在应用层面,高画质手机游戏可能是较为有效的切入点。

在梁振鹏看来,目前卫星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在民用领域尚无商业模式。此外,对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而言,这一模式应用场景较少,很难左右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因此,现阶段,这一技术主要是手机厂家的未来技术布局,具有前瞻性,代表了商家自身技术的领先程度,对品牌科技力的提升有所帮助,也为未来手机的发展增加了想象空间。不过,梁振鹏认为,智能手机最具决定性的创新方向还是对处理器芯片的研发,其次是对处理器芯片的设计,在这些方面,目前国内手机厂商还缺乏一定的技术优势。

孙燕飙认为,此次苹果、华为都分别推出卫星通信功能,打开了手机创新的新窗口。这一功能未来或将成为高端手机的标配,其是否能实现卫星网络通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不过,与早年从2G到5G技术的发展过程一样,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还需时间,他预计,至少还需要5年以上的发展。

中信建投研报分析,卫星通信及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被广泛关注,甚至可能成为6G的一部分。国内天通卫星之前已经商用放号,运营商为中国电信,终端提供商包括华力创通、海格通信、高新兴等;中国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也有望提速。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全产业链在应用规模化发展前夕,进入“备战”状态同时,也需关注卫星通信可能存在的收费模式不清晰、全面规模化落地受阻等风险。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编辑:严兆鑫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