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切身感受到了病痛的折磨,普通人群不会想到去通过物理治疗等康复手段来解决病痛。8日是世界物理治疗日,为唤醒广大市民对医学康复的重视,由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牵头,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州物理治疗学会共同主办的“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民爱康复科普公益行”今起启动,将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在广东各地市举行康复医学等多学科义诊和科普宣教工作。
8日下午,康复专家在义诊现场为市民提供康复示范。
南都记者获悉,当前我国的有医疗专业背景的康复医师总人数为4万人,缺口大约为八万人规模。“当前,我们正通过学校教育、其他医务人员转岗培训、可穿戴康复设备推广普及等手段来缓解这一人力缺口。”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物理治疗专委会主委、中山六院康复医疗中心主任王于岭教授表示。
钟南山院士:
让康复理念引领全民健康
随着现代康复学、康复理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科都在加紧与康复医学进行融合。比如呼吸内科领域的呼吸康复,外科领域快速康复手术模式等等。医院内临床康复干预的关口“前移”,正在从过去“患者需要才做康复”向“医生主动到病床边进行康复”模式转变,康复的及早介入有利于加速患者的恢复,最大限度保留、恢复和改善功能。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何建行教授表示,外科领域引入快速康复理念后,患者获益巨大。
在启动仪式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形式表达了他对现代医学康复的重视。他表示,当前各类疾病患者的预后康复治疗,大众的亚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希望通过本次公益行活动要让主动康复理念引领民众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悉,本次主题为“‘呼'焕健康,康复同行”的本次科普公益行活动也将聚焦这六大领域,计划在今年9月8日至10月29日期间,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开展线上科普、线下多城市义诊的活动。其中,科普讲座定于每周四晚上八点上线。
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物理治疗专委会主委、中山六院康复医疗中心主任王于岭教授在义诊现场。
康复医学正在向慢病等多领域延伸
专业化人才团队建设正在加强
一直以来,康复医学更多应用于骨关节、运动损伤、疼痛、神经系统病变、心肺领域。但随着人们对专业康复的需求扩大,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患者开始有了迫切的康复需求。比如慢阻肺病人,再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都说运动是良医,让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迈开腿运动,其实也是康复的一种,而且对于慢病防治大有裨益。”
王于岭教授告诉南都记者,也正是因为大众对现代康复的需求更趋迫切,康复领域“小门诊、大住院”、专业人才不足、专业康复一床难求的现象逐渐严重。“我国目前在卫生系统登记在册的康复医师约为4万人,要满足大众的需求至少需要12万人,缺口8万。”
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窦祖林教授。
类似的情况,在广东这一人口大省同样存在。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窦祖林教授表示,目前广东省的专业康复医师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总人数规模超过6000人,但各大专业康复机构内依然是一床难求。
“加大社区康复建设是一个方向,利用可穿戴康复理疗设备解放人力也是一个途径。此外,通过对现有的医务人员转岗培训,比如让护士、其他专科医务人员接受高水平培训后上岗也是解决途径。”
他表示,接下来学会将通过高标准的规范化培训和经验交流模式,进一步带动示范并推动优质康复医疗服务向基层医院辐射。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