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网安协会黄丽玲:推动粤港澳网安工程技术人才资格互认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2-09-14 22:24

共话网络安全

“广东网络安全产业在全国率先起步,安全企业的数量和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但也面临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安全以及网络攻击向网络战转变等新问题”,广东省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会长黄丽玲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说,协会在网络安全社会组织领域已专心深耕20多年,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网络安全社会组织大平台,为行业社会组织赋能,持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组织自强发展之路。如今,广东网络安全事业迎来大好发展机会,协会将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做好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参谋助手,充分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913104905.jpg

广东省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会长黄丽玲。

搭建网络安全社会组织生态体系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在推进广东网络安全建设中,协会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黄丽玲:我们搭建了以广东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网络安全社会组织生态体系,主要从标准认证、人才体系建设、网安服务机构资质、科技成果评价、信创等方面做好工作。2017年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网络空间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与相关各省携手组建全国省级网安标委联合工作组,组织辅导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成立广东计安信息网络培训中心、广东远程教育中心、广东省海外职业培训学院等,全方位培育选拔网络安全人才,积极开展网安人才挖掘、培养和评价工作。例如,2002年以来为政府机关、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信息中心以及网络安全服务机构累积培训逾20多万人次;2003年开始计安培训中心分别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强强联合共建网络安全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填补行业空白;对全省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三年大轮训。

此外,携手网安联认证中心打造人才认证体系。2019年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网络空间安全工程系列职称高级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2021年成为国际工程师资格互认项目的试点单位,与香港品质保证局等机构联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资格互认,通过“一评二证”权威互认,打造网络空间安全工程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卓越工程师队伍。集结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成立标准化、职称、关保、等保、信创、攻防、鉴定、学术研究等多个高级专家库,形成广东省网络安全专家库集群。依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规范》地方标准,为广东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安全服务能力进行行业等级评定、认证,面向全省组织开展广东省网络安全行业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行业科技奖励体系。

设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验证实验室,对华为、腾讯等国内知名品牌厂家完成数据库产品选型测试工作,面向全省信创企业提供产品适配验证服务。连续五年牵头全国135家网络安全行业协会及相关社会组织,发起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与中国工程院方滨兴院士团队及深圳鹏城实验室合作,举办全国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建模大赛。全国90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参与,集结全国高校120支队伍,采取数据挖掘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模式,结合传统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网民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的整体发现和重要结论,提交给相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

推动共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

南都:接下来在深入推进广东网络安全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

黄丽玲: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数字化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地,以及全国互联网大省、经济大省,对网络安全高度重视,在政策扶持和产业发展上投入很大。作为政府参谋助手,需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跟政策,配合政府做好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特点,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网络安全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接下来将在原有基础上在助力乡村振兴、创建志愿服务队伍、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推进。

我们将通过设立网安联基金、网安社区宣传服务站等助力乡村振兴。发动全国广大志愿者团队深入学校、企业、街道、社区等基层一线,宣传网络安全和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着力打通打透听民声、集民意的“最后一百米”,深入了解网民上网用网的感受和看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互认试点单位,我们将继续深化与港澳及相关国家各机构的合作,提供网络空间安全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服务,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和流动。继续办好广东省信创职业技能竞赛和国家人社部批准的信创高研班,发挥社团作用,围绕着“政产学研用金”推动信创产业发展。同时,根据《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协会、省网安标委加快制修订广东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积极研究攻关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及相关安全认证。

推动网络安全产业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南都:对于广东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有哪些建议?

黄丽玲:由于网络安全各板块发展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特别是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建议龙头企业在做好技术引领、产品与服务保障同时,应积极联合产业上中下游企业,主动开展客户与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与技能普及、提升,深度参与国家、行业重大项目和规划建设,从而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在网信、公安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密码管理部门监管治理下,需要对用户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数据安全保护的宣贯工作,让大家真正意识到信息化与数据安全、关基保护、等级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促使传统厂商、网络安全服务企业、网络安全测评认证机构等网络安全供应方做好关保、等保和数据安全保护的服务工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要打破本位竞争思维,共建新生态。目前广东网络安全新生态的打造处于蓄势阶段,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各方面在驱动着网络安全需求强劲增长,持续催生新的网络安全细分市场。这些新的市场大多是在跨界融合中产生的,需要通过生态合作才能满足安全需求。未来产业生态的逐渐完善,势必使得网络安全上下游需要在诸多细分领域找到定位,通过对行业和安全需求的深入理解,形成核心能力,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网络安全产业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根植基层、根植人民的优势,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网安建设体系,通过社会组织聚合政府、企业、媒体、相关机构及网民的力量,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与合作,助力构建国家网络安全同心圆。

具体而言,在行业管理方面,社会组织作为政府管理职能的有效延伸,应发挥好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平台优势,按要求做好政策宣贯工作,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在会员企业的教育培训、宣传引导、行业自律机制等方面深下功夫。在行业规范方面,进一步规范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发挥社会组织优势,组织撰写并持续更新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加强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形成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领域标准体系。在社会治理方面,需要发挥社会组织自身优势、调动社会资源,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网络综合治理新方式,提升全民共治共享意识,以网情民意数据推动网络社会治理,使“听民声—诉民愿—解民忧—纾民困”闭环机制得到有效运行。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南都记者 袁炯贤 凌慧珊(受访者供图)

编辑:袁炯贤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