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丨深合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谈横琴深合区一年成绩单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2-09-14 17:12
微信图片_20220908170527.jpg

南都讯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正式发布,为新形势下粤澳合作开发横琴按下快进键。过去一年来,合作区焕发蓬勃生机,产业活力逐日显现、基础设施愈发完善、通关愈加便利、琴澳两地融合也更加紧密……

“横琴与澳门,以往是大家讲的是‘你们’的问题,现在是‘我们’和‘大家’的问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一周年之际,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接受媒体群访。

他表示,这12个月以来,琴澳之间的往来前所未有的频繁,“我们有信心逐步让横琴朝着总体方案规划的方向迈进。”

焦点一:合作区GDP呈上升趋势 四大产业全面开花

南都记者:自去年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到现在为止一年时间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开局首年,合作区做了哪些工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李伟农:合作区在中央政府、省委政府以及特区政府的支持之下开局良好。

在这12个月里,合作区在有效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开展经济工作,尤其是应对珠海和澳门多轮疫情的影响下,合作区GDP为223.93亿元,同比增长2.5%,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27亿元,同比增长2.2%。这一方面的工作,有赖于国家的支持,有赖于中央的支持,有赖于省的支持和特区政府的支持。有关这12个月的工作,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是有关管理机构的有效运作,合作区成立之后组建了管理委员会、执委会和省派出机构。管委会由省的领导和澳门的特首来担任,实施双主任制。执委会有一位主任和六位副主任,六位副主任当中,三位是粤方派出代表,三位是澳门派出代表,下辖有九个部门负责民生、经济以及产业发展,基本上就是合作区的政府机关。在12个月里,我们通过“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机制来推动管理工作,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按照时间表在推动各项任务,整体来讲合作良好。这种合作关系是创新,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一个好的探索、好的实践,未来这个合作机制需要双方进一步磨合,同时不断融合。

二是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方面的工作,制度建设对合作区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支撑。合作区成立之后,合作区条例的正稳步向前推动。另外,合作区的总规修编工作即将完成,将很快会提交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在按程序审批完成之后,将会公布和实施。总体修编主要涉及空间、土地使用、产业发展、民生、生态及文化等一系列工作,希望为琴澳一体化做一个发展蓝图。

三是有关产业推动的,四大产业对于合作区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包括科技、文旅、金融,以及有关大健康、中医药,这些都是促进澳门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支撑。合作成立至今实体登记由原来占比13%到现在已经接近30%,有关鼓励实体办公上岛办公措施逐步见效我们也公布了集成电路、金融措施和鼓励有关澳门企业横琴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方面的工作还将陆续推广,我也给大家提供个数字,今年上半年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加了30%,另外我们也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推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管理和效率,这方面有在陆续开展工作,当然也有QFLP的试点企业陆续上岛办公。

最后,合作区也是澳门居民的新家园和就业空间,明年横琴澳门新街坊将竣工,可以提供4000套住房,代表可以提供4000个家庭在横琴拥有新家园,有关小区会配套学校、公共卫生服务站、长者服务等相应的配套设施,目的是希望进一步开拓澳门的生活空间。现在也有涵盖建筑、设计、医疗等超过1000名专业人士跨境来到横琴执业。

这方面工作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明年的工作我们会继续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陆续得到国家、省和特区政府的支持,去开展有关工作。

焦点二:惠民惠企稳建设

南都记者:今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双15%税收优惠政策,政策发布后对企业落户的吸引力是否加强?退税是否会对合作区的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带来显著影响?

李伟农:首先,不是退税,只是征15%,这个双15%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15%的比例征税,这是国家对合作区的支持,也是希望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人在合作区发展事业,这也是发展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撑,希望有关的产业可以上岛实体营运,希望可以汇聚国际或者优质的企业在合作区落户,同时为人才聚集提供条件,也是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就业提供跟澳门趋同的税负机制。这个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也是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支撑。

在是否会对财政减收方面产生影响方面,这个是事实。我们初步测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涉及的减收是接近20亿人民币,但是我们有信心,相关措施将来会为合作区产业和人才聚集开拓一个新的空间。我在这里承诺,双15%措施不会影响合作区民生服务以至于重大项目方面的投资,我们会落实好有关的工作。

焦点三:预计明年澳门新街坊落成 计划容纳4000个家庭

南都记者:目前合作区内的常住人口有多少?可否介绍新街坊项目的进度,预计最快什么时候能够有首批居民入住?除了新街坊以外,目前有没有其他同类的用地规划?

李伟农:今年年底,澳门新街坊住宅部分具备封顶条件,明年有条件竣工,该项目涉及4000个单位,也就是说有4000个家庭可以在合作区拓宽生活空间,包括有学校、社区设施等,一应俱全。随着澳门新街坊的落成,会改善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的生活、产业发展、项目落地、人才聚集,我相信未来横琴的人口规模一定会逐步扩大。

目前合作区的人口基数相对比较薄弱,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过去带动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投资或基建,由务工人员带动人口的增长。但是建设完成之后,相关人口也会撤离,所以存在薄弱的情况。明年澳门新街坊落成,对合作区人口的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双15%税收优惠,以及未来的更多政策推出,产业落地一定会带来人口的增加。所以我们有信心,明年的这个节点,合作区人口会在相对合理的水平稳步增长,这是合作区发展中很重要的要素,我们要带来更多的人流,合作区需要更多的人流推动商业和产业。

焦点四:在磨合中不断学习和支持

南都记者:合作区采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让“两制”能够在特定区域里融合发展,这是前所未有、没有先例可寻,过去一年以来,这个创新体制运行情况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李伟农:合作区成立之后,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成立,同时成立省派出机构,执行委员会其实是一个地方政府,这个的地方政府跟其他地区不同,是由澳门的公务员和内地的公务员组成一个管理的队伍。双方彼此之间有磨合也有融合,在过程中一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不断互相支持,互相学习,用一句话来说,我们大家互相做加法,同时也互相做减法。加法就是把我们的优点互相叠加,找出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减法就是彼此都有不足的地方,尽量将大家可能影响效率的地方尽量减去,这个工作正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大家都有开拓精神,在合作区,我们除了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透过“共商共建共管共享”这个新体制,来创新实践和探索。这个工作也是前所未有,与此同时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实践,也只有合作区才有的东西。

焦点五:预计今年将会有一批优惠政策公

南都记者:除了过去一年出台的集成电路、金融产业扶持政策外,执委会下一步还将推出哪些优惠政策促进澳门发展多元产业,可否透露下?

李伟农:接下来我们会集中在科技、文旅、金融等方面,以及为一些企业上市、发债、大健康方面等方面都会有一些扶持措施。其中包括对澳门企业上岛有具体扶持措施,未来会做一些征求意见的工作,如果大家都同意,也欢迎补充我们想不到的地方,经过集思广益,尽快将刚才所说的政策措施落实,今年会有一批政策措施公布,我们会通过适合的方式公布。

另一方面,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也是合作区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无论是企业能够在这里落户,还是人才能够在这里聚集,关键是有可确定性的制度的保障,我们很理解,我们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焦点六:总体方案修编仍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南都记者:《总体方案》修编进展如何,新的规划预计何时出台?新规划将会用怎样的目标和举措以推进粤澳融合,并对大湾区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李伟农:总规修编工作是我们合作区成立之后一个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合作区成立之后,我们即时根据《总体方案》第29条要求,有关负责小组去做总规的修编工作。这个修编工作是在原来2009年版本的基础上作出调整,它主要希望能进一步确保琴澳一体化的发展,也汇集了专家的意见,听取了有关澳门各界的想法,也对有关修编工作作出调整。其中,我们在城市设计方案方面做了全球的征集,选择了3个最好的方案,未来我们要按照3个方案的特点来开展城市的重塑和再设计。

《总体方案》的修编最重要的工作是围绕着横琴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个初心。同时也希望解决《总体方案》里面提到的合作区在过去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还不充分,同时在服务澳门方面的特征不够明显,甚至琴澳一体化在发展方面有待加强等问题上做一个解决的方案。与此同时,也会结合澳门作为自由港、中葡平台,整体做一个考虑,来制定一个琴澳一体的蓝图,希望在空间、产业、民生、文化、生态方面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发展,尤其是要做好中央为我们所设的三个阶段目标,包括2024、2029、2035年的工作,所以《总体方案》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蓝图。有关工作会很快呈交给管委会审议,按程序呈批之后我们尽快公布实施。

焦点七:“一线”“二线”的硬件年底前完工

南都记者:可否介绍硬件方面的“一线”口岸和“二线”通道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及有哪些软件方面的工作需要推进?是否能在年底前具备封关运作条件?正式封关运作后会为合作区带来怎样的改变?

李伟农:“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是合作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含金量政策。有关硬件的进度,“一线”(横琴口岸)的二期工程会在年底具备完工条件。“二线”通道包括海关查验场,我们力争2022年12月底前硬件完工,整体基建工程基本具备封关运作条件,与此有关的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也会随即配套,接下来我们需要同海关等出入境部门、公安等部门做好有关政策的对接,我们希望尽快落实“一线”管人不管货,“二线”管货不管人,实现“一线”同澳门靠拢,以及在横琴岛上,未来透过澳门的制度,部分的商事制度、民事制度,都能够在“一线”逐步去实现(与澳门一体化发展)。

总体来讲“一线”“二线”的硬件工作,我们有把握在年底完成,具备封关运作的条件,接下来就需要同有关与部门做好政策方面对接,做到早日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

焦点八:单牌车总体限额放开 年底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

南都记者:目前有多少澳门单牌车可以出入合作区?合作区早前宣布取消总配额限制,但维持每月发放配额的规定,是基于哪些考虑呢?合作区是否再考虑进一步放宽规定例如增加每月配额量,预料最快何时能够达到澳车全面开放?

李伟农:单牌车配额总量开放是希望未来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建设新家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配套。现在大约每个月有500量配额,主要考虑是由于“一线”二期工程还正在建设中,未来车道将会增加,车检效率将会进一步提升,两地的往来会更方便。当有关设施条件具备的情况之下,我们也会协调好粤方和澳方有关周边路网的配套,做好有关评估,继续逐步开放。但今年我们已经宣布,有关单牌车总体限额已经开放,希望为未来澳门居民的往来提供便利。另外,在“一线”横琴口岸二期的车道于今年年底完成硬件建设后,将加快通关效率。

焦点九:由“你们”变为“我们”和“大家”

南都记者:《总体方案》发布一年来,李伟农主任在合作区的工作感受如何?

李伟农:我记得第一次参加会议应该是去年8月,当时为做好合作区有关的筹备工作。一直以来横琴同澳门,以往大家讲的是“你们”的问题,现在是“我们”和“大家”的问题,刚才提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机制是前所未有的,也都是两边的工作人员,一齐去为这106平方公里做好建设,同时也围绕澳门适度多元提供一个重要的支持,过程有很多辛苦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开心的地方,因为看到我们的工作每日都有进步,同时这个机制,到目前为止都是合作区独有的。

我们看到这12个月,琴澳之间的往来是前所未有的频繁,澳门社会、澳门居民,对合作区的关注也是前所未有的,未来的工作,明年澳门新街坊落成之后,将会有一部分的澳门居民在这里开拓他们的新家园,整个社区的配套、产业的发展、项目的落地、人才的引进都会有所发展,逐步让横琴朝着总体方案规划的方向迈进。在这方面,我们有信心,也都有开拓精神。

另外,也要特别感谢执委会的所有同事,当中也包括澳门的同事,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同事申请来合作区隔离之后继续服务,可以看到大家对这一片土地,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所体现的冲劲,以及热忱,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也会围绕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目标开展有关工作。


聚焦深合区一周年系列报道

采写:南都记者 赵雨琪

编辑:赵雨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区潮涌·琴澳和鸣——聚焦深合区建设一周年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