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吴翘楚:打造国家火炬电梯产业园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综合2022-09-15 18:48

近日,中山市南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吴翘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区街道作为中山主城区的重要组成,落子光子科学中心、先进低温研究院两大科学装置,获评全国首个火炬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首批省级产业园、中山市首个省产业园;大南公路、105国道构成十字通道,中开高速其中一个出入口在南区,承接深圳创新资源的产业和交通基础已经具备。接下来,南区将在市委、市政府“一个大战略”部署下,对接深圳所需、南区所能,坚定不移走“小而强”发展道路,努力成为中山全面对接深圳发展的有力支撑。

WechatIMG1931.jpeg

中山市南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吴翘楚

重点推进“123”工程

记者:南区街道正在打造“科创新城,美丽侨乡”,创新一体化是“六个一体化”之一,南区将如何对接深圳创新资源,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吴翘楚:一、做好平台的文章。重点推进“123”工程,即1个省级产业园、2个大科学装置、3个千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一是做大做强广东中山南区产业园,努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是全力配合推动光子科学中心、先进低温研究院建设,深化与中科院、中物院合作,规划建设光电产业园及低温产业园,打造转化平台。三是打造以中山科技创新园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园、以电梯为主导的国家火炬电梯产业园、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北溪数字经济产业园等3个千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区,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一群一策”转型升级,全力冲刺百亿产业园区。

二、做好土地的文章。一是持续推进土地整备,目前树涌工业园1288亩工业用地已经整备完毕,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工改”一期收储345亩工业用地,年内完成1143.19亩工业用地及配套用地报批。明年开展国家火炬电梯产业园片区880.2亩土地征收,继续推进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第二、三、四期共770亩土地整备。时机成熟后推进第二工业区712亩土地征收。二是化解土地历史遗留问题。2020年至今,已经化解了马岭双龙路、竹秀园104亩、树涌227亩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目前,近203亩村历史遗留土地问题形成明确的解决方案,将通过多种途径寻求收储办法。三是完善空间规划。继续完善与发展配套不符的边角地块,最大限度保证工业用地,推进村集体低效工业园区、私人低效工业园区同步“旧改”。

三、做好人才的文章。一是吸引得了人才。加快研究修订《南区街道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引进工作行动方案(试行)》,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引育人才专项资金,提供配套齐全的人才公寓,解决人才迈出“第一步”的忧虑。二是服务得好人才。加快105国道、城南路市政化升级改造,持续推动乡村道路提升,完善工业园区公共交通配套,全面提升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有序推进新建6所公办小学和幼儿园,加快谋划2所高端一站式学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三是充分链接人才。以体育产业、创意创新产业为主导,全面推进体育设施、郊野公园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二工业区走“工改综合”模式打造城市客厅,配套图书馆、展览馆、艺术馆、体育馆、规划馆等城市地标建筑,恒海花园通过旧改升级高端城市社区,北溪数字经济产业园同步规划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体育公园。实施悦盈商业圈、渡头商业街、恒美商业街消费振兴计划,满足人才对个性化生活的需求。久久为功深挖华侨文化资源,积极营造和谐共处的外部环境,倡导和谐友善的价值理念,推动五湖四海的人才在南区实现文化交流和情感交融,打造近悦远来的文化之城。

全力自主培育及引进一批电梯关键零部件企业

记者:当前,中山正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一体化”也是“六个一体化”当中的重要组成。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多次在公开场合有个表态:“中山与深圳的产业一体化,是立足深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基础上的强链、补链布局,目的,是和深圳协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南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何部署?目前进展如何?

吴翘楚:以电梯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为牵引点。重点强化电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支持推动蒂升关键产业链环节布局中山,推动蒂升、奥菱等整梯企业与辖区内其他生产企业合作,修炼内功扩大市场占有率。全力自主培育及引进一批电梯关键零部件企业,支持研发型、工业母机型企业做强做大。今年,南区成功推动奥美森金属管材数字化成型装备及其他订制类智能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拿地即动工”,叁迪智能设备、东日电梯等2个整梯增资扩产项目年内动工,3个关键零部件企业正在密切洽谈中。

以专精特新企业涌现成长为突破点。规划北溪数字经济产业园,精准招引互联网、金融科技等小巨人企业。实施10亿级、5亿级、亿元级产值梯次培育,服务点石、奥美森、微观等3个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推动8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力争年内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5家,培育麦卡尼、华电、照球、卓热节能、博能新能源等5家企业成长为亿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储备在谈新招引项目10个,深圳意向项目7个,预计新增年产值超30亿元。

以增资扩产项目落地动工为着力点。持续做好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服务,确保叁迪、照球、华电、清匠等4个增资扩产项目年内“拿地即动工”,推动园仔山总部增资扩产项目年内动工。有序推进领先等9个自有土地增资扩产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16.4亿元。储备增资扩产项目8个,总投资额约33亿元。

探索多样化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模式

记者:在全面“拥抱”深圳、学习深圳方面,南区有何部署?

吴翘楚:春江水暖鸭先知,省级改革实验区的春风,中山自身“工改”“放管服”的力度都让企业对于中山越来越有信心、有兴趣。南区作为“四大百货”发源地,同时是中山著名侨乡,有着深厚的粤商精神、拼搏精神和开放精神底蕴。在全面对接深圳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中,作为承担经济发展重任的镇街之一,作为中心城区之一,南区街道将唯实唯干、创新创优,在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等方面跟上中山的步伐、深圳的步伐、大湾区的步伐。

一、在政策灵活度方面全面对接学习深圳。抢抓全市增资扩产、招商引资、土地收储等审批权限下放的机遇,实施产业项目全流程管理服务改革,梳理企业从申报到动工全流程,压缩流程、提速增效,破除行政审批中的“玻璃门”“推拉门”“旋转门”。持续深化领导干部驻点联系企业、企业增资扩产现场办公会、企业家顾问团座谈会、分行业企业座谈会等机制,制定政策由企业提意见、政府研究意见,确保政策最大限度、最快速度直达企业,打造阳光透明便捷的营商环境。

二、在服务贴心度方面全面对接学习深圳。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企业,建立稳经济专班,经科、城建、消防、税务等具有审批、执法权的部门统筹联动,全方位指导服务企业健康合法运营,做到反映问题三天解决,解决不了的专人专项跟进,直至办结为止。在“工改”产业转型期,绝不因与产业规划不符就对企业一赶了之,“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寻找投资、产出最优解,在依法依规前提下最大可能为企业保留政策空间。

三、在金融活力度方面全面对接学习深圳。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将深圳打造成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的发展目标,这对中山而言是可以从零开始、加快学习的领域。南区将小步快跑,加快补齐商业银行短板,探索通过“工改”盘活公有资产、集体资产,在风险可控、可持续的前提下,设立具有股权投资功能的子公司,探索多样化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模式。适度超前研究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贴息贴保等扶持政策,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助力科创企业“强筋壮骨”。

南都记者侯玉晓 通讯员 南区街道宣传办公室

实验区不是一个拿来炫耀的“光环”,是突破中山发展瓶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作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节点城市,在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山领题作答。“全市上下要高度统一、凝心聚力,共同扛起省委、省政府赋予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光荣使命。使命必达!”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向全市发出冲锋令。  为深入宣传报道中山全面建设省改革创新实验区各项工作,南方都市报采访中山各镇街、部门,推出“一把手”访谈系列。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中山:举全市之力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侯玉晓1.79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