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家素食店火了!9月15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官微以《他们吃饭,自愿多掏钱》为题报道在广州市海珠区南华中路的弘善素食店。食客只需花13元就能吃自助素食,另加8元能捐赠一份“待用快餐”送给需要帮助的人。短短9年,价值700多万元的90余万份爱心餐在此派送出。
一份份热气腾腾的爱心餐,抚平凡人的胃,亦温暖困苦街坊们的心,数十万网友为素食店的善举刷屏点赞。9月16日,南都记者探访发现,不少市民连续两日前来店内打卡,认捐者络绎不绝,老板直呼“想不到!”
弘善素食店位于南华中路247号,在海幢寺的斜对面。临街的店铺不大,刚挤下8张桌子,冬瓜、土豆、茄子……店铺中央位置摆着20多个品种的素食热菜和粥水。两百多份“待用快餐”——白粥和素食盒饭整齐地摆在入口处,店长芳姐负责派发。
店里摆放的素食。
领待用快餐的,是芳姐熟悉的老面孔:附近的流浪者、靠低保金度日的耄耋老人、行动不便的残障街坊……他们只要凭低保证、残疾证等证件在素食店登记,日后即可凭店里提供的领餐证,每天中午、晚上两餐都能领到爱心餐。为方便保存领餐证,素食店还细心地给蓝色证件加装一个透明证件套,以及能挂在脖子上的便携带子。
店内发的领餐证。
没有过多的询问,芳姐双手捧着待用快餐,递到领餐者手中,同时微微弯腰颔首,领餐者接过后道声“谢谢”,转身离去。日积月累的派饭,已经让彼此形成默契,施与受都保持着基本的体面和尊重。
芳姐于2018年来到弘善素食店工作,负责楼面快餐、待用快餐和收银工作。领餐者形形色色,数年打交道让她总结出一套经验,“他们自尊心强,和他们说话语气一定要柔和,放低姿态慢慢说,切勿以高高在上的心态去派饭。”
店长芳姐在工作。
她派饭时会因人而异灵活处理,年轻人来领饭,她会像姐姐一样关切地询问对方有什么难处,领饭的街坊抱怨“一盒不够饱”,她也会通融,多派一盒。也有偶尔遇到委屈的时候,有老人嫌弃素菜不合口味,或是抱怨因来得迟饭菜凉了,芳姐总是笑着耐心解释。
但在这里,她更多收获了善心人士的支持和鼓励——认捐者积极踊跃,领餐者发自内心感恩,都让芳姐愈发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不少认捐者“丢下钱就走”,芳姐常常追出门口请他们签名,有海外的爱心人士在抖音上看到素食店视频后,主动联系其在线认捐。
领餐者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恩,有的会深深地鞠躬道谢;有的尽管经济拮据,却将捡瓶瓶罐罐攒来的10元零钱,来认捐待用快餐;还有生活困难的长者,经常领待用快餐过意不去,坚持到店里做几个月义工。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临近中午,小小素食店挤满人头攒动的食客以及慕名而来的市民们。街坊邓姨在手机上看了弘善素食店的报道后,当天和老伴专程赶来“打卡”支持,她往钱箱里塞100元作为待用快餐善款,“做点善事,尽绵薄之力!”
店里的认捐箱。
47岁的成瑞红是弘善素食店的创始人,他站在店门前,热情地和顾客打招呼,脸上露出招牌笑容。成瑞红回忆,自己当初从连州乡下来广州谋生,因为找不到工作,在街头流浪,一位好心的阿姨送给他一盒饭和一个包子,来自陌生人的温暖让他记忆犹新。
后来有朋友建议,成瑞红可以效仿欧洲的待用咖啡,用待用快餐帮助经济窘迫的困难群体,让顾客消费时多买一份快餐“寄存”在店里,等需要的人取用这份爱心快餐,让领餐者受助时感受尊严。成瑞红上网发现,国内已有多个餐厅发起“待用快餐”,于是自己也加入其中,并按照成本价8元作为一份待用快餐的认购价。
素食店创始人成瑞红。
最初,素食店的待用快餐认捐者并不多,主要是成瑞红和身边的朋友认捐。2014年,在一次派餐行动中,被媒体发现并报道后,弘善素食的待用快餐火了,来认捐的人络绎不绝。
随着认捐者众多,让捐赠金额数据公开透明变得迫切重要——这不仅关于素食店的公信力,也不能辜负爱心人士的信任。每天,成瑞红夫妇无论多忙,都会将认购和领取的份数填写在店里的黑板上,并用两个账本公开记录,且同步运营弘善素食微博,将相关认捐和领取数据也同步到微博。
“9月14日弘善素食待用快餐推行情况:海珠店 当日认购302份,当日领取536份,累计认购913166份,累计领取904720份,累计剩余8446份……”
素食店是餐厅,也是爱心小站。以爱心为纽带,连接着认捐者和领餐者。点滴爱心,汇聚暖流,影响更多的人。
两个泛黄的账本,记录下认捐者的名字和认购份数,见证着陌生人的善意,也传递源源不断的爱心。不少认捐者只留下一个姓氏,或是“爱心人”“同胞”等一笔带过。让成瑞红感动的是,曾有一对上海夫妻看了报道后,专程乘坐飞机来店内亲自认捐2万元的待用快餐。他们在店里待了一天,细心观察派餐流程,最后才放心地把善款交给他。
待用快餐不仅解决温饱,也是迷途的人走出黑暗困境的一线光亮。一名流浪者领了一年待用快餐后,在成瑞红的建议下,经过培训学习,成功上岗在素食店做厨师,从此自食其力。
待用快餐发展中也遇到瓶颈。2014年,伴随领餐者越来越多,待用快餐供不应求时,出现1万多份的缺口。成瑞红选择和身边朋友自掏腰包将缺口补上,渡过难关。如今,成瑞红夫妇已在广州开了5家素食店,都提供待用快餐的认捐。他认为,在疫情下素食店能持续运营并壮大,并将待用快餐的理念推广,离不开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以及街道为其链接社工资源,房东坚持10年未涨其铺租。
曾经淋过雨,让成瑞红希望有能力时为他人撑一把伞。“爸爸从小教我做一个好人,我相信善有善报,希望有能力回馈社会时,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别人”,对待用快餐的执着与坚守,源自成瑞红内心的善良
素食店的烟火里,爱心故事仍在继续上演。只要素食店开下去,待用快餐就不会打烊。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杨婷
编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