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记者在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媒体见面会上获悉,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系列活动将于9-11月举行,其中包括举办8台免费剧场演出,分别在中山纪念堂、友谊剧院、广州粤剧院新址剧场、南方剧院、江南大戏院等剧场举行,市民可分别到演出场所凭有效证件领取门票,每人限领4张。
演出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通过抖音、视频号、触电新闻APP、粤听APP、腾讯视频等网络平台进行高清直播。此外,系列庆祝活动还包括义捐义拍义唱文化慈善活动、编撰出版《南国红豆》专刊、录制基金会三十年专题片、举办基金会三十周年图片展等。
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媒体见面会现场。
粤剧艺术博物馆展厅。
广州粤剧院原董事长、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副理事长余勇介绍,三十年来,振兴粤剧基金会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支持专业粤剧曲艺表演团体队伍建设和艺术生产,支持艺术传承和创新、人才培养和市场培育,参与粤剧艺术理论系统性研究、整理和出版,扶持群众性粤剧曲艺活动,支持少年儿童学习粤剧传统艺术,为粤剧界有需要的团体和个人扶危济困,承担赈灾救援等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等。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于1992年建立,是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的第一个基金会,首任会长为时任市长黎子流。广州市文联原副主席、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顾问倪惠英回忆,受社会转型影响,彼时粤剧艺术人才流失严重,传承遭遇危机。“基金会的筹建,给粤剧界的同仁打了一剂强心针,在粤剧传承最困难的时刻,唤起全社会对粤剧传承的关注。”
倪惠英介绍,基金会刚建立时,规模为3000万,其中超过2000万来自港澳企业家。成立30年来,社会对基金会的支持源源不断,目前,基金会的规模为1.5亿,其中70%来自港澳同胞、企业以及个人的捐献。“这充分体现了粤港澳文化同根同源,以及港澳同胞的爱国情怀。”
对于基金会的未来规划,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理事长刘宛子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往正确做法,鼓励粤剧曲艺艺术创新探索,加强与海内外华人华侨粤剧社团的联系,把粤剧发扬好、传承好。”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实习生 周晓丹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编辑:王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