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晚,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境内一铁路老桥被洪水冲垮,导致桥上通过的货物列车发生脱轨事故,部分车辆坠落,无人员伤亡。 9月24日,南都记者获悉,国家铁路局公布了《“7·28”大郑线货运物列车脱轨较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公告》。调查组指出,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总计682.8189万元。事故暴露出沈阳局集团公司在双重预防机制落实、铁路桥梁专业管理、汛期防洪安全管理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公告称,建议沈阳局集团公司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对锦州工务段总工程师等9名人员进行处理,严肃追责。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受强降雨影响,7月28日20时41分,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境内一铁路老桥被洪水冲垮,导致桥上通过的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84614次货物列车在行至大郑线上行线37公里361米处发生脱轨事故,部分车辆坠落,无人员伤亡。
时隔近两个月,9月23日,国家铁路局官网公布了《“7·28”大郑线货运物列车脱轨较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公告》。当时事发后,沈阳铁路监督管理局立即组织成立由沈阳铁路监督管理局、沈阳铁路公安局相关人员和专家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处理。
事发时,84614次货运运煤列车由通辽开往大虎山方向,以70公里/小时速度运行至大郑上行线新立屯至芳山镇站间37公里529米流砂河桥时,由于桥墩倾斜,导致机车脱轨、机次1至23位车辆脱轨坠落桥下,中断大郑上行线行车27小时19分。构成较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总计约682万。
桥梁情况显示,流砂河桥全长185.5米,于1927年由英国人设计,1929年竣工,设计流速2.31米/秒。上部结构为12-14.5米低高度先张预应力混凝土T梁,下部为矩形桥台、圆端形桥墩,沉井基础,基底为砂质泥岩,第7、8、9孔为主河道。下行线桥梁于2010年大郑线扩能改造时新建,上下行线桥梁间距16.6米,下行线桥第8号、9号桥墩与上行线桥梁对应桥墩存在2米错位。
事故发生后,现场勘查对应8号桥墩的下行线桥墩处有一颗直径30厘米树木,树冠有两根主杈交叉支顶在墩身上游侧,树木整体向下游侧呈30°仰角。下游80米处为2021年新建3-6米板梁公路桥,已整体冲毁。
事故发生地点周围区域持续强降雨造成上游地表径流叠加、汇水集中,导致河水暴涨;水毁树木堵塞造成桥孔处壅水提高;上下行桥墩偏孔导致扰流;下游公路桥阻水后突然垮塌造成洪水流速增大,加剧了对桥墩基础的局部冲刷。
综合以上因素,流砂河流域连续强降雨造成河水暴涨,加之桥墩偏孔扰流,以及水毁树木和下游公路桥冲毁导致的短时洪水流速加大,水流冲切加剧,造成桥墩倾斜,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调查组认为,本次事故暴露出沈阳局集团公司在双重预防机制落实、铁路桥梁专业管理、安全生产投入、汛期防洪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建议对9名相关的管理人员予以处罚,其中锦州工务段总工程师被建议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免职,锦州工务段党委书记被建议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调查组建议上述单位,针对基础薄弱桥涵健全履历资料,做到一桥一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及时采取有效整治措施,对河水流速较大的桥梁加强日常盯控。对高铁桥隧开展定期检测,强化日常检查,提高维修质量。加强安全信息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
编辑:张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