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音乐剧,长达3小时,共计17场戏,12场戏都有他。
全剧26首歌,他一个人就有十几首,挑起了一半的任务。
这是一场演员体力与实力的双重考验。
高口碑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2022全国巡演正在进行中,展开史诗般的壮丽画卷。
郑棋元出演剧中程婴一角,为贴近剧中草泽医生卑微的形象,他全程躬着背演唱。坐在5排观众席,能看到他脸颊的汗像断线的珠子,往舞台上滴。
“我不能看见黑暗欺压星光,因为我心也要一直点亮,风暴随时会将我灭亡,但是善良从未荒凉”……他情感充沛的独唱,感染了全场观众。
“郑棋元唱得好有感情”“我在二楼都能感受到他的演技”……等不及看完全剧,中场休息,观众便忍不住在剧迷群强烈推荐这位优秀演员。在复仇的深渊中依旧坚持希望与善良,他把胆怯懦弱、却也有宏大家国情怀的小人物演活了。
时间回到2021年6月6日首轮演出末场,郑棋元表演现场遭到淹麦,出不了声音,他用肉嗓完成演唱。演出结束,全场鼓掌长达一分多钟,返场后他重新演唱了一遍《绝不可以》,几度哽咽,全场再次沸腾、掌声雷动。
“他用肉嗓生生让我们三楼都听得一清二楚”“中国音乐剧教科书实至名归”……观众频频点赞这位宝藏演员。
郑棋元,音乐剧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家。深耕中国原创音乐剧领域19年,出演17部优秀作品,为观众奉献了被誉为“音乐剧教科书”的《金沙》《赵氏孤儿》等多部经典。
从业将近20年,郑棋元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但平均下来基本每年只演一部剧,习惯专心演完一部剧再接下一部,他出演的剧都有着良好的口碑。
我们与郑棋元的专访约在演出后第二天下午,听说全程需要拍摄访谈视频,前一天工作到凌晨的他,提早近1小时到场化妆、熟悉提纲做准备,希望以最好的状态面对镜头。
舞台下的他跟程婴气质相似,身上有一股正气,为人谦逊有礼,待人温暖、体贴。他也很感性,聊到某一次演出触动的情景,会顿时眼眶湿润。有时聊得太投入,我低头找下一个问题,他还会开朗哈哈笑几声不让对方陷入尴尬。表达《赵氏孤儿》作品含义时,他又很谨慎,担心表达不够准确,有时想不到合适的词便不回答,“这个不能轻易回答。”
而聊起音乐剧这些年的经历,他踏实通透,保持淡然,也随遇而安。
本文首发于南都娱乐杂志。
#1
角色
“演程婴虽辛苦,但很幸福”
南都娱乐:聊聊和程婴这个角色的缘分。
郑棋元:当时朱梓溶找我说徐俊导演要做一个戏,加了制作人微信一聊才知道是《赵氏孤儿》,我当时觉得,哇,怎么胆子这么大,要做一个这么宏大的题材。
一开始大家的愿景是很美好的,说你可以演屠岸贾、也可以演程婴。但我还没接触到作品的时候,还是有一些距离感的,心里没有底。到真正开始排练,落地两个月以后,才能够理解这个剧本、人物到底是要给观众表达些什么。
南都娱乐:你怎么理解程婴这个角色,又如何演绎这个跟自己距离比较远的人物?
郑棋元:我理解程婴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只是大家觉得他做了一件很不平常的事。他的善良让他做了这个救孤的决定,要是有一点私心的话,可能抱着药箱就走了。
一开始排练的时候要赋予他很多,我会去找这个人物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用什么样的语境、方式、台词、演唱,怎么能让观众理解这个人物。后来慢慢地通过排练、演出,我觉得把他想得越简单越好,剧本、台词,包括整个戏剧冲突已经都在那了,化繁为简地表达出来、真情实感地流露出来,就已经够了。
其实我就是一个透明的瓶子,把这个人物装进去,观众就看到了。
南都娱乐:你说过程婴是你演艺生涯里一个很大的挑战,具体的挑战在哪些地方?
郑棋元:从体力上来说,程婴在这个剧的戏份太多了,刚开始演出的时候确实身体不适应,但现在好多了,在台上不像以前那么累了,汗可能也没有出那么多了,身体已经慢慢地适应了这个角色。
我觉得更多(挑战)是角色的内心,每一场要重复演一遍这个故事,怎么用更强大的内心把这个人物装到你心里面,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有遇到过的,以前的角色没有那么难、那么累、那么苦。这个转折可能也是我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吧,我其实挺幸福的,就是那种苦的幸福。
南都娱乐:会做一些角色的设计吗?我看你在台上也是一直弯着腰。
郑棋元:这个不是故意设计的,我们在太仓合成的时候,穿上真正的戏服那个瞬间,自然地就让自己弯下腰来了。可能戏服也是有生命的,很神奇的感觉。
他上半场和下半场弯腰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上半场弯下腰完全是卑微的小人物状态,他没有办法很挺直胸膛去面对那种权势或者突如其来的托孤;下半场弯下腰是经过了16年隐忍、安安全全地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那种岁月给予人物的感觉。
南都娱乐:弯下腰演唱是不是难度更大?
郑棋元:对,比如下半场一开始那首《请相信我》,在排练的时候,我说这怎么唱啊?真的没有办法唱。现在反而身体适应这种状态了。所以我觉得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你一开始觉得没有办法弯下腰,在那跪着、趴着唱,现在我适应了,反而觉得这么唱还挺舒服的哈哈。
南都娱乐:你怎么理解程婴对程勃的感情?
郑棋元:可能他是把对死去孩子的爱,以及对程勃16年感情的爱,都附加在这个孩子身上,你想16年能不处出感情来吗?虽然他不是我亲生的孩子,但我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了。他的爱是复杂的,包括对赵氏孤儿托孤的这份责任、对死去的孩子愧疚的父爱、帮助程勃长大那种责任的爱,所以他挺难的。
南都娱乐:程子灵魂在剧中是怎样的存在?
郑棋元:我觉得导演说得特别好,程子灵魂在我们这部戏里是一个点睛之笔。程子灵魂在舞台上是有存在感的,但又让观众觉得他没有存在感。为什么他叫灵魂,他在舞台上是若隐若现的感觉。他对生父、对整个世界是没有怨恨之情的,他就像一缕烟一样,风吹的时候,你就感觉到烟雾是在飘动的,在整部戏里他是散不去的。不是说这个角色要表现出多么大的力气,他是存在的,但是又没那么有存在感,这个角色就成立了。
南都娱乐:《赵氏孤儿》剧组为了尽可能保证演出,开启了“漂泊”巡演模式,有什么感受?
郑棋元:我们制作人、制作公司太不容易了,要付出多么大的辛苦,才能够让我们为了戏剧、为了这个信念毅然决然地走出去,开启了将近两个月的这种漂泊模式。我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做,其实我们还是把戏看得最重要,如果我们不走出去这第一步,我们连半步都走不出去,一直还是原地等着等着等着……他们真的特别伟大。
#2
演员
让身体达到完美状态,才能站上这个舞台
南都娱乐:你是死磕细节的完美主义吗?之前看徐导也说过,你唱错一个字就会特别自责。
郑棋元:对,我本身是一个对自己非常严格的人,不应该发生的错误,为什么会发生?但不会轴的那种,我昨天还唱错了。我也是敢于承认错误的人,在犯错误这件事上要找到原因,就会让你做得更好。我们演了这么多场,我不敢说每一场都是100%毫无差错的,因为我是肉长的,声带也是肉长的,整个人的状态也是随着身体有所变化,但我努力做到完美。观众是上帝,那么多人买票过来看,有的人看了很多场,你要对得起人家,所以即便我有时候状态不好,也要让身体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状态,才能站上这个舞台。
南都娱乐: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你的谢幕返场视频,唱着唱着还流眼泪了。
郑棋元:那个视频是上海首演的最后一场,麦出了问题,怪我自己出汗太多把麦淹了,制作人说你能不能在最后谢幕的时候再唱一遍这首歌,让观众、也让我自己,觉得是一件很圆满的事。如果照我原来的脾气,肯定说不唱,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剧组的事,所以我觉得就唱吧。当时情绪确实不太好,不是生气,就是感到很遗憾,你知道吗?因为是首演,大家都紧绷着神经,那么多双眼睛看着这个戏,包括台下幕后的工作人员都希望能在首演的9场做到100%,为什么会在最后一场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还是怪我自己,出那么多汗干吗。
南都娱乐:之前有一个采访,主持人说即使在侧台看你,也一直在角色里,特别投入。演程婴这么投入,现在也演了这么多场了,出戏还那么难吗?
郑棋元:因为最后一场也是比较苦的戏,虽然台词没有多少,但最后那场戏是给整部戏画上一个句号,但这个句号还是要有一些留白给到观众。每一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解读,最后一场戏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确实在谢幕过程中就会很难出来。就像在福州的最后一场,听赵凡嘉说台词特别触动到我……(瞬间眼眶湿润),那一场是很深刻的。我觉得每个演员,包括对手,哪怕是自己在舞台上,一束光给到你和之前不一样的感觉,都会激发演员在舞台上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南都娱乐:怎么摆脱这种压抑的情绪呢?
郑棋元:是有所调节的。有时候观众也会觉得他为什么在谢幕的时候,还是一直在戏里。我也在检讨自己,需不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其实我可以马上转变到郑棋元本人的状态。但我觉得我需要一个过程,观众也需要慢慢地在谢幕的音乐当中出戏的过程。导演说过,谢幕是整个戏剧的一部分,每一个演员在谢幕中还是那个角色。所以我愿意告诉观众,我是逐渐地从这个戏、这个人物里抽离出来,而不是一下就变成郑棋元这个人在给观众挥手打招呼。
南都娱乐:作为演员,曾经在谁那里得到过一些关于表演或人生的启示吗?
郑棋元:我的启蒙表演老师是前国家话剧院的副院长王晓鹰院长。那时我刚毕业,进到中国歌剧舞剧院,单位做了一部戏,当时很幸运就选上我演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当时特别紧张,那时才20出头,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就更没有了。那时候他让我们写人物小传,什么叫人物小传我都不知道。他真的是手把手、一点一滴地教你学会在舞台上走路的人,特别感谢他,让我一个小白鼠,慢慢逐渐地积累了一些舞台上的经验。
南都娱乐:你觉得人生的阅历对角色的塑造带来了什么帮助吗?
郑棋元:我特别感谢这三四年的经历,包括这部戏、之前录过的节目,我可能没有办法用语言去说它给我带来了什么,但我能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比如我现在可以这样自然地坐在这,我们面对面地去交流,以前我是做不到的。
南都娱乐:是吗?社恐吗?
郑棋元:我觉得我就是一个表达能力非常差的人,但这两年变了,它是怎么变的,我不知道。现在我能把我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用一种大家听得很舒服的方式去表达出来,这个是我之前没有办法做到的。所以,是这几年的经历让我成长了,可能跟我最近习惯看书,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帮助。
#3
音乐剧
“艺术容不得有一点沙子,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南都娱乐:你接戏、选角有没有比较看重什么?
郑棋元:全凭命运的安排,我也没说这辈子要演一部《赵氏孤儿》。演员是很被动的,他是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去赌。你摊上一部制作好的戏,它就是一部好戏,那反之呢,对不对?我觉得所有演员遇到一个剧本的时候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你愿不愿意去试一把?去接受它?我觉得我是幸运的。
南都娱乐:你接戏比较少,说过只演一部戏,演完再接第二部戏,是这样自我要求的?
郑棋元:我不想分心啊,接一个戏就是一个戏。因为人的身体是肉长的,脑子只有那么大的容量。艺术是容不得有一点沙子的,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希望踏踏实实地去走好每一步。
南都娱乐:入行以来,你出演的很多剧目都是原创音乐剧,你觉得原创音乐剧是不是需要付出更多一些?这些年感觉音乐剧的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郑棋元:我没有权利去回答、定义所有从业者是怎样。我有一个戏,在银川排了半年,这期间不能干别的事,就踏踏实实排一个戏,你说付出多吗?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就一直在这工作,就是这样。音乐剧行业确实是好了,有很多剧迷、愿意买票进剧场的观众,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了。我们制作出来的戏,更多人愿意花钱走进剧场看戏,证明这个市场是好的。
南都娱乐:形容一下你跟音乐剧的关系,有没有总结过作为音乐剧演员的职业生涯分几个阶段?
郑棋元:不太喜欢总结,没有归纳过。现在回头想一想,可能一开始就是晓鹰导演教我怎么在舞台上走路,后来演了《金沙》,让我多了一些舞台经验,再到后来演的这么多部戏,再到现在的《赵氏孤儿》,我觉得《赵氏孤儿》让我在表演上学会了一种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的表演。
南都娱乐:这是很高级的表演。
郑棋元:演《赵氏孤儿》让我明白了,不要为了什么而去做什么,你站在舞台上流露出来的东西能够打动观众、能够被理解。你要刻意地去做一些表演,观众就会觉得很刻意。我之前跟谭维维闲聊,她说你这一段表演是设计的还是没有设计的,当时我还不太理解什么叫设计,但现在回过头来想这句话,我可以说我在《赵氏孤儿》塑造这个角色是真的没有设计。设计了,他可能就不是这个人。
南都娱乐:音乐剧对你来说,最大的魅力、吸引力在哪?
郑棋元:过瘾啊,虽然演程婴这个角色挺痛苦的,有时候我自己在台上憋不住也会哭,但这种情感是你在生活中没有办法体会到的。所有角色都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包括程婴这个角色。作为一个演员,在你每天24小时之中的那么几个小时,能够让你体验到不一样的人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对我的吸引还是挺大的。
南都娱乐:你有没有过低谷期?
郑棋元:我感觉我没有什么低谷期、高潮期。工作的时候我就好好工作,没工作时我就好好生活,赚不到钱我也不会慌,当然也不是说我现在多有钱。以前存款可能只有几千块的时候,肯定会慌,或者会去思考:以我原来那种比较不愿意去表达、不愿意去抛头露面的性格,到底适不适合去做这个行业?但现在我不会了,可能这几年的经历让我变得更自信了,但也完全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我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把事干好了就完了。
南都娱乐:你说过音乐剧依然不是一个能挣钱的营生,你接戏也比较少,要保证质量,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怎么守住自己的初心,面对一些机遇怎么取舍?
郑棋元:确实赚不了什么钱,我们跟那些赚得多的人比起来,真的没什么钱可赚的,当然你说温饱肯定是没问题。踏实做事比什么都强,你想在音乐剧的行业找到流量明星的感觉,是完全没有的。
南都娱乐:你现在已经是了(很受欢迎了)。
郑棋元:我不是。我特别感恩、感谢,还有人为了我这个人去追很多场《赵氏孤儿》,但我一直都没有定义我是一个明星之类的。我都这个岁数了还把自己天天搞成那种感觉,我白活这么多年了,对吧?还享受所谓的什么粉丝给我的那种光环?完全没有必要,还是那句,你把作品做好了,自然就会有人喜欢你,就会有人认可你。
导演、作曲眼中的郑棋元
“我们全剧26首歌,他得贯穿一半,十几首歌的任务;全剧3小时,他几乎一直在场上。他的每一场演出都是高质量完成,也没有第二组卡司。音乐剧演员的专业性,在声乐部分不仅仅指歌唱水平和技巧,还有发声方法。好演员的嗓子唱不坏,就在于他具备很好的发声方法。我也跟棋元说,每一场演出的体量很大,我很担心他休息不好会影响到体力和体能。但现在看来我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他真的很了不得。所以我们也没想过要去找第二个程婴,也很难再去找到一个可以和他媲美的音乐剧演员。”
—《赵氏孤儿》音乐剧改编、导演 徐俊
“《赵氏孤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悲剧故事,每个人物都有他命运里的坎坷和情感上的纠结需要去表达。这部剧是我和棋元的首次合作,我在创作这首《绝不可以》的时候,和棋元还未曾见过面。直到听到他唱出了这首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因为作为创作者,我们会写很多音符,但每一个音符都需要找到一个对的人来唱。我找到了这个声音里面有情感的人,他在音乐剧的领域里敏感度很高,能自己在音符里找到如何去演绎这个角色的方法,他一直用热情灌注角色。因此,我觉得他就是我们的程婴。”
—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作曲 金培达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实习生 罗蕴清
视频:南都记者 朱俊毅 实习生 陆朗然
图片:郑棋元工作室、尹雪峰、郑天然、映洲
彩蛋来了:郑棋元答观众来信
编辑:李春花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花花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