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嫁娶负担重,移风易俗正其时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2-09-27 23:18

近日,农业农村部、中组部、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整治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切实减轻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专项治理工作自2022年8月启动,2023年12月基本结束。

舆论对农村各种不良风气一直意见很大,尤其是高价彩礼现象,每有个案曝光,舆论就一阵狂轰滥炸,乃至一些有着高价彩礼风俗的地方,经常要承受相应的舆论压力,甚至地方形象也会受损。正是在舆论的批评浪潮下,各种不良风气逐渐成为一种代表封闭、落后的符号,鲜有人也没有地方以此为荣。

但类似问题却不太容易治理,面对一些有着深厚社会根基的旧风俗,身处其中的个体很难置身事外,大多只能选择妥协。而一些地方由行政力量主导的治理措施,效果往往有限。根源或在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比如天价彩礼现象,有学者研究指出,这一现象并非简单的面子问题,还涉及农村生育、养老等一套社会运行逻辑,各方需要从中获得利益平衡。而这种风俗一旦被强行终止,就意味着部分群体利益受损。要想推进治理,就不能对深层次逻辑视而不见。

提出一个万全之策并非易事,农村风俗问题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是社会发展长期沉淀的结果,要改变一些风俗,从根本上说可能需要经历一个文化变迁的过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完全没有作为空间,过去一些地方的探索显现了一定效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社会影响会越来越大。此次提出的方案,选择的是一条稳妥的治理路径,显示了充分的务实态度,也让人看到了积极的一面。

《方案》明确指出,专项治理不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不提不切合实际的治理目标和要求,不给基层和农民群众增加负担,尊重民族和区域风俗习惯,从农民群众愿接受、易实施、能见效的问题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从这些表述不难看出,治理会尽可能接地气,寻求最大的社会公约数。

具体来说,移风易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外力推动,这其中包括政府部门的努力,从过去地方的探索再到如今中央部委层面制定方案,尝试通过制度促成风俗的转变。这种探索针对有些不良风气可能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尤其像厚葬薄养、铺张浪费这类现象,本就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如果严格执法势必能纠正问题,推出一些典型案例,相信能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至于“高价彩礼”这一社会痼疾,事实上近年来外部规范也在逐渐起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司法个案中,只要责任明晰,男女分手后退还部分彩礼的判决也很普遍。类似案例也提醒人们,“高价彩礼”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也绝非你情我愿这么简单。

移风易俗也需要寻求内部的化学反应,即通过逐步转变社会观念来实现风俗的变迁。近年来,有的地方建立红白理事会,将婚丧礼俗规定普遍纳入村规民约,或以倡议的方式抵制天价彩礼。诸如此类的尝试,就是试图改造农村旧观念,外力推动可以在短期见效,而内部的观念改造更接近问题的根源。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信不远的将来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农村。

编辑:张子庆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