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阳节即将到来,由全国老龄办、国家反诈中心指导,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总队、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蚂蚁公益基金会|蓝马甲等主办的2022全国敬老月暨蓝马甲智慧助老公益行动在京举行。启动仪式上,全国敬老月四大主题活动揭幕:全国首个地铁助老防骗微站点亮相北京、助老防骗答案展首站落地郑州、全国10城1000场进社区活动启动、长辈版防骗码在支付宝App上线。活动现场,蓝马甲还发布了“数字助老两年报”,数据显示,两年来,共有2.4万名志愿者在全国70个城市服务了36万老人。
微站点、答案展、防骗码……多元化形式开展助老防骗科普
在北京宋家庄地铁站,木樨地社区居民周宝平跟着反诈盲盒互动学习防骗知识,“第一次看到地铁站里也能学习防骗,挺新鲜的。走过路过都能学一学,很方便。”这是全国首个建在地铁站里的助老防骗微站点。南都记者获悉,年内全国还将有10个微站点陆续建成。
同日,郑州蓝马甲“答案展”开展,“答案展”将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骗局设计成一本“书”,引导观展老年人自己寻找答案。展览现场,支付宝暖洋洋客服热线也会进行面对面的答疑,一对一为老年人解惑。郑州普罗旺世社区民间文艺团团长张四茹阿姨在逛展时表示,“老人最怕的是钱被骗走了,希望在这里大家都能找到骗局的‘答案’。”据了解,张四茹阿姨虽然已年过七旬,但却依然活跃在反诈科普的一线,不仅自己学习防骗技能,也向身边的老年人科普相关知识,她导演的反诈短剧被最高人民检察院采用并在社区进行巡演,还成为了一名蓝马甲银龄讲师。
此外,在接下来的敬老月期间,蓝马甲公益行还将走进广州、上海、杭州、重庆、南昌等10余城市,举办千场社区服务活动。10月起,由蓝马甲将联合南方都市报在广州社区为老年人开讲社区讲座;9月29日,江西“首条蓝马甲助老防骗公益示范街”将亮相红谷滩区;蓝马甲还将联合肯德基在昆明推出全国首个网络安全助老餐厅。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敬老月期间,除了线下活动外,蓝马甲数字助老实验室还正式推出新型反诈类安全教育服务——长辈版防骗码。老人可通过扫码答题获得全国防骗“绿码”。长辈版界面更简易,题库也更符合老人受骗高危场景。此前,数字助老实验室已上线了针对老人的暖洋洋客服热线、全球首个应用于反欺诈的交互式风控产品“叫醒热线”、支付宝长辈模式等。
对此,蚂蚁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钱猛指出,“技术和服务是互通的。服务中获取的老人反馈能帮我们提升产品体验,比如多大的字号、什么样的符号是老人可接受的,什么样的反诈劝阻方式是有效的。另一方面,科技的应用也能帮助老人更好地使用数字化的产品,提升老人使用安全感。”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宋宏云表示,“适老化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事,蓝马甲的‘技术+服务’是一次新模式的探索。”
数读蓝马甲数字助老两年成绩单 70城36万老人受惠
蓝马甲数字助老两年报显示,自2020年启动策划蓝马甲行动以来,在全国老龄办、国家反诈中心指导下,该公益行项目已经走进全国70多个城市,通过社区讲座、驻点服务驿站、数字生活体验点、沉浸式防骗展、助老防骗大篷车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老防骗“身边人”服务。
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4万名志愿者成为了蓝马甲的中坚力量。他们分别来自政府、警方、企业、高校、银行、基金公司、公益组织、社区、老年大学等。其中,70多岁的蓝马甲志愿者 “摇滚奶奶”董云蓉还谱写了一首“蓝马甲之歌”,唱出了老人心声,获得2022年度“中华慈孝人物”。
在广东,“蓝马甲”公益行获得了广东省银保监局、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经侦局、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老龄委、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广州图书馆、南方都市报等多方指导和共同参与,创新了商业场所服务驻点模式、践行了社区课堂、打造了“广东首个反诈助老互动体验展”等内容。
2022年,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蓝马甲发布了全国首份“适老化设计参考”,探索银发族对字体、字号、图标等的适老化设计模块的偏好,倡导适老化设计从业者使用更符合老年人使用的设计标准。与此同时,在广东银保监局的指导下,南都联合蓝马甲还在广东省发起“蓝马甲金融防诈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第一个基地落于广东正和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接下来,蓝马甲公益行还将在广东省金融机构网点建设12个“蓝马甲教育示范基地”。
采写:南都记者熊润淼
编辑:熊润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