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酗酒导致心脏穿孔,险些致死!医生:冠心病有年轻化趋势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2-10-12 14:59

《珠海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珠海将建成高水平的医疗救治服务体系,高质量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高标准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高效能的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打造成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辐射作用、在珠江口西岸发挥引领作用、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卫生健康高地。

近期,南方都市报推出“珠海大健事”栏目,通过聚焦珠海卫生健康事业建设进程,介绍珠海卫健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健康珠海”建设走深走实,助力珠海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患者心尖部出现室间隔穿孔

24小时死亡率高达25%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是维持全身血液循环的动力之源。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设立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人数约3.3亿,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以下简称“中大五院”)心血管病中心李刚主任手术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心肌梗死合并心脏前壁室壁瘤、室间隔穿孔患者。

据了解,患者骆先生今年58岁,长期酗酒,患有慢性缺血性脑病、乙肝等多种疾病,全身器官功能指标较差,因近期出现陈旧性心梗后胸痛胸闷不适到中大五院治疗。心电图检查提示他近期有心肌梗死情况,医务人员对其进一步完善心脏彩超检查后,发现其心尖部有直径约有7.5*5.9厘米的室壁瘤,内有5厘米大的血栓,同时,室间隔穿孔大小接近1厘米。

李刚介绍,室壁瘤和室间隔穿孔都是心肌梗死后严重的并发症。“心肌梗死后,心脏坏死区域会丧失收缩活力及功能,组织外形上突出,好像一个瘤子。患者心肌梗死后出现室壁瘤的几率为5%-10%,室壁瘤过大的患者会出现心功能衰竭、血栓等严重症状。而室间隔穿孔是更为罕见的致命并发症,出现几率仅为1%-2%。室间隔心肌一旦穿孔,患者24小时的死亡率高达25%。”

市民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李刚进一步介绍,骆先生入院就诊时,已经出现了高烧不退的情况,病情较为危急。“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肌过于脆弱,不易修复,一般应等3-4周梗死的心肌水肿消退、疤痕化后,再进行手术修补,但如不尽快手术修补室间隔穿孔,患者很可能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图片127.png

医务人员为患者实施手术

对此,李刚率手术团队为骆先生进行体外循环下心尖部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穿孔修补与左心室血栓清除术。手术后患者病情平稳,现已出院。

“预防心肌梗死主要就是预防冠心病。”李刚提醒广大市民,冠心病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市民应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控制血压、血脂、体重,减少高盐、高热量食物。

“如出现闷胀感,犹如大石头压在胸前;上腹痛或喉咙发紧,像有人掐住了脖子;饱餐后或情绪激动后出现牙痛等,要警惕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要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以免耽误病情。”李刚这样说道。


“珠海大健事” 栏目 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张景淞

编辑:王靖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珠海大健事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