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多元稳定国际经济格局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2-10-18 04:19

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针对有声音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收缩”,甚至“要搞自给自足的经济”,赵辰昕回应称,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中国“要搞自给自足的经济”,这是一个没有根据的揣测,更是一种错误的判断。

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里,中国外贸规模从24.4万亿元增加到39.1万亿元,国际市场份额从10.4%提高到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巩固。与此同时,中国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占外贸总值比重持续增加,跨境电商迎来高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目前与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坚定的承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中国对外开放未来路线图更给予了准确描述,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国际上还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要搞自给自足的经济”?

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了逆风逆流,一些国家出于一己私利,企图构筑“小院高墙”,实行“脱钩断链”。另一方面,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于各种原因,外界对此多少存在着一些误解。

针对逆风逆流,中国坚信全球化是历史趋势,不会也不可能由于个别国家的倒行逆施而逆转,因此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必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方”。

而关于“双循环”的内涵,正如党的二十大新闻发言人孙业礼所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可以说,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清晰表明,不论世界如何变化,中国开放的决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而且还要坚定不移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就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赵辰昕透露,国家发改委接下来将和有关方面一起,就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制造业引资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二是进一步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三是进一步优化外资企业的服务。可谓干货满满。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也不会变。

专家分析,在今后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将出台更多有利于加强对外合作、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积极举措,特别是在规则、标准,以及融通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时也会从贸易和基础设施,发展到产业、经贸、科技、人文等更广阔的领域,这是大势,也会是接下来整个中国开放的亮点表现。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坚持对外开放、互利共赢,这样的中国无疑将给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编辑:张子庆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二十大时光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