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电影《超体》中,被开发出100%的人类大脑近乎神迹。在现实当中,大脑作为人体最精密的器官,它承担了理解、触觉、视觉、语言、推理、情绪、学习、运动等等若干精细控制。对大脑的深入研究,不仅仅能在大脑开发、人机接口等领域有所创新,还将夯实许多脑相关疾病研究并反过来提升脑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水平,让广大患者获益。
日前,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科学中心主办的逸仙脑科学中心学术大会暨第二届逸仙脑科学前沿交叉论坛在广州召开,国内外脑科学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汇聚一堂,聚焦脑科学研究前沿热点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进展。高松、宋尔卫、蒲慕明、苏国辉、王以政、高天明六位院士出席大会并为逸仙人脑组织资源库揭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科学中心主任、神经科主任唐亚梅教授表示,逸仙人脑组织资源库的成立将为脑相关疾病诊疗提供更优解。
依托丰富的病例资源
推进脑认知基础研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科学中心主任、神经科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唐亚梅教授介绍,顺应国家在脑科学和类脑研究领域的战略需求,为促进脑科学的基础研究创新和临床应用转化,孙逸仙纪念医院结合已积累的工作基础和优势特色,整合优秀临床诊治与脑疾病机制研究团队,于2021年成立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科学中心。
在过去一年里,脑科学中心相继搭建的脑疾病基础研究平台,积极筹建华南地区人脑标本库,并在放射性脑损伤、认知障碍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介绍,逸仙脑科学中心以丰富的病例资源为依托,大力推进脑认知神经原理及脑疾病发病机制、防治靶点筛选相关研究,搭建基础-临床有机转化链条,为研发重大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和类脑技术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致辞中表示,中山大学近年来在脑科学领域的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中不断获得突破,产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今后,中山大学将始终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持续推动脑科学诊疗研究攻关,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
正有序推进脑相关疾病的各项研究
“基础研究的终极目标,除了对自然界外在宇宙的研究,还有对人类内在宇宙,也就是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论坛上,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对脑科学与脑疾病诊治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蒲慕明院士介绍,脑科学研究是各国科技发展必争的前沿高地,我国也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上升为国家战略。
“目前,包括广东省在内的许多省市都对脑计划项目推进给予了高度支持,这是脑计划持续开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各省市都在既定的方向上推进脑科学、脑疾病、类脑、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并在基础脑科学研究、脑疾病诊疗、类脑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发力。”
蒲慕明院士表示,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的科技专项,即针对最前沿的脑科学技术,也在承担护佑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目前针对老年痴呆、抑郁症等脑相关疾病,都在开展人群队列研究,以期通过制定科学客观指标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延缓疾病进程。”以老年社会相对高发的老年痴呆为例,科研团队们就希望通过研究、干预,使其发病年龄延缓5-10年。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以政教授等专家也就脑科学、神经科学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重要阐述。
本次论坛还进行了脑科学发展的多学科研究探讨,脑卒中介入论坛、脑认知与麻醉论坛、脑疾病与康复分论坛三个论坛内容涵盖急诊绿道建设、神经介入前沿技术及疑难病例讨论、慢性疼痛及睡眠障碍新机制、颅底内镜与微创神经外科、神经康复与脑调控、吞咽障碍康复等话题,这些也将成为未来脑科学发展的前沿和方向。
中大逸仙“脑库”成立
将为脑病诊疗提供更优解
逸仙脑科学中心成立一年以来,中心把握国家脑计划未来发展趋势,整合临床-基础研究团队的资源,逐步建成了“逸仙人脑组织资源库”,致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脑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中心和平台,攻关脑科学关键问题。
此次逸仙人脑组织资源库正式揭牌,将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临床病理证据,借助最新的研究技术分析脑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可大大加速对重大脑疾病的研究进度。在大量临床病理模型的“助力”之下,脑科学研究团队能更快地找到疾病诊治手段,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新的脑病诊疗方案和决策依据。
唐亚梅教授介绍,逸仙脑科学中心整合临床-基础研究团队的资源,具有临床转化研究优势。作为逸仙脑科学中心的牵头科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目前已参与并获得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的3项资助,并获得医院“五个五”工程学术领军人才项目资助,同时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联合基金项目,着重探索各类认知障碍的预防与诊治方法和意识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已获得部分突出成果,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得到国际脑科学同行认可。脑科学中心1名成员也获得2022年度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黄睿 王鸿轩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