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街道开出“野花”:佛山城市艺术空间众相观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2-10-26 17:07

城市,一个栖息着万千肉体与灵魂的巨大场域,此间,坐落着民居、企业、饭馆等等设施,社会生活得以运转,但除此之外,好像也总有一些“非必要”事物闯入人们的视野。在佛山,在禅城,一个个青年艺术空间正悄然兴起,成为点缀城市的花朵,他们是谁?过得怎么样?又与这座城市发生着怎样的互动?我们试图通过一系列访谈,管窥这些艺术空间的境遇。

为热爱、为情怀:一些种子愿意生长

如果不是刻意走进垂虹社区里探访,你很难发现眼前这个破旧小区的特别之处,但只要从小门进去直直地往前走,再随性地拐几道弯,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路旁生长了这么多充满艺术感的独立空间。徜徉在窄窄的小道上,眼见精致典雅的陈列品与老窗前杂乱垂悬的衣物这么突兀地做了邻居,晶莹剔透的玻璃帷幕与斑驳褪色的旧墙产生强烈而不违和的对比,整个碰撞出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2016年,对从法国留学归国的秋文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彼时的他选择回到家乡禅城开设空间设计工作室。工作之外,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他在垂虹社区租下一间房子,小小的“火柴盒”画廊应运而生。

“其实考察过很多的地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这里,相对整洁的环境、合适的租金、再加上不远处一座先行书店散发文化属性,我欣然地入驻了这里。”

微信图片_20221026130951.jpg

夜幕下的“火柴盒”艺术空间 【现在建筑工作室】供图

现在,他的“火柴盒”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艺术展览,有画作、有摄影,即便大多数作品只是来自艺术圈内的好友,整体也还没有形成鲜明连贯的主题,但也成为了城市中一方可以放松心情、栖息心灵的去处。

在离“火柴盒”十几步可达的门檐下,一抹鲜亮的粉色冲击眼帘,让人止不住地产生好奇。它是一处名为“(括号)”的艺术空间,一场以“(借来坐坐)”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已接近尾声,几张造型各异、具有年代感的小凳子在明亮的灯光下静静地围成一圈,似乎在诉说自己平淡悠长的身世。

017A1973.JPG

“(括号)”艺术空间的后窗  摄/南都记者 陈斌颖

“纸做的”艺术家陈粉丸去年出于个人爱好创立了这间小屋,之所以将空间起名“(括号)”,她表示 :“本身‘()’这个标点就具有补充说明且不可或缺的双重属性,这一空间对于我的日常创作系统是一个可呼吸、待填入的尝试。”

野花不只生在一处。骑着单车在禅城走走,说不定你会撞见另一片艺术气息浓厚的场所——美陶湾,作为工业遗迹,这里一座座废旧厂房依然林立,但内部早已换了新意。

龟一美术馆在一栋沿街旧改房中开办了有三四年,基于对“民众美学觉醒”的新锐判断,刘德志倡导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美学空间来塑造和传递自身的品牌价值,而作为这个理念驱使下较早“吃螃蟹的人”,龟一也带动了一批类似模式的空间发展。

017A1669.JPG

参观者在龟一美术空间中沉思 摄/南都记者 陈斌颖

穿过一座座红砖厂房和绿树的掩映下的小路,视野陡然开阔,在距龟一美术馆三五百米的大雾岗森林公园池塘畔,坐落着一个关于艺术的“庞然大物”——新石湾美术馆。它成立于2015年,是一座省级民营美术馆,为公众欣赏艺术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空间,不少名家展览和文化活动常在此举行。

如果逛累了,不远的地方还有一间“悦·club” 艺术生活馆可以小憩,靠坐在一方堆满落叶的池子里,背对一座在光影中显露张力的蓝色纸雕,喝上一杯醇香的咖啡,就这样静静地度过美好时光。

“悦·club”开门的时间并不算长,它原本只是一家室内设计公司的工作场所,然而“这样精巧的设计只关门自赏确实是一种浪费”,主理人BoBo在客户的建议下于今年6月将其对外开放,渐渐地吸引了很多人青年人前来打卡。

DSCF1006.JPG

“悦·club”艺术生活馆的大厅一角 摄/南都见习记者 孙振凌

除此之外,在禅城的各个角落中还隐匿着众多的艺术馆,垂虹客厅、深藏画廊……大的、小的、风格各异的艺术空间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渐渐生长成为了城市城市肌理的一部分。

对于城市,艺术空间意味着什么?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慰藉,它似是“刚需”,但又没那么“刚需”。这些散落在城市里艺术空间,能够带来什么?

先行书店品牌运营者阿浅尝试给出答案。

“至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是必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人们普遍缺失的校园美育的社会补充,而且当艺术空间多了起来,也不自觉地会提升了城市的品格和气质,当然也会提升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幸福感。”

阿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城市比喻为人体,那艺术空间就像是头发、指甲或者像是衣服和装饰品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虽然它不作为参与身体物质运转的具体器官,但如果一个人打扮得好看,自然也会心情愉悦,这一方面能够影响身体机能让其更具活力,另一方面也能对外展示好的形象,与外界产生更多的联系。

017A1940.JPG

垂虹社区先行书店排列整齐的书架 摄/南都记者 陈斌颖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秋文,他认为,正是一个个艺术空间的出现使社区、使人们生活的周遭多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他当初给自己的空间起名“火柴盒”的缘由,就是希望它能够像火柴一样点亮人们的生活,烧掉那些单调、枯燥和沉闷。

“(括号)”艺术空间里,随处可见一些打破常规的巧思,他们设计的主题展览将附近街旁各种被人坐过十几年的小凳子“借来”集中到一起,把原本十分个人的“坐坐”经验搬到了一个公共空间,观众们和凳子主人的生活经验由此得以折叠。参观者坐在上面,望着照片中复原的街景,仿佛多了一种对他人生活的感同身受。

微信图片_20221025175610.jpg

“(借来坐坐)”艺术空间中摆放的凳子  【丸工作室】供图

在更大的社会意义上,新石湾美术馆相关负责人李彩兰认为,美术馆向市民提供休闲放松与审美提升的场所,可以将先进城市的优秀文化展览引入佛山本地,对公众的文化素养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那么,艺术究竟是什么?几乎所有主理人都表达了一个理念:其实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它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虚无缥缈、遥不可及。

在一间挂满艺术作品的空间里,龟一美术馆主理人用最接地气的话表达:“艺术的本质是为空间、为生活赋能,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艺术,每个人都在接触艺术,一个人想把字写好是追求艺术,吃饭摆盘是追求艺术,装修请个设计师也是追求艺术,谁能说自己离得开艺术呢?”

“悦·club”艺术生活馆主理人BoBo更是说道,自己并不认为艺术过分玄妙,艺术在于能够提供给给心灵契合之人的休闲空间,“悦·club”选择将空间开放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年轻人多到线下社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展示自己的生活态度,脱离赛博世界的虚无,这也是艺术作为链接外界的重要作用。当然,在空间内部,她也希望通过展出的艺术品向青年传递环保、公益等价值观。

微信图片_20221026111452.jpg

“悦·club”艺术生活馆主理人BoBo接受采访 摄/南都见习记者 孙振凌

不同的生长:也许枯萎也许绽放

在探访的众多艺术空间里,其实每个空间都走在不同的运营道路上。他们中有的是个人为热爱发电,有的将企业品牌与空间运营相结合,有的是将既有的私域空间选择性开放,有的则是背靠大型企业的资源支持,作为社会公益项目而存在。

“火柴盒”和“(括号)”的主理人都有着自己的主业,他们要么专注建筑设计,要么在艺术领域有着成熟的商业合作。在工作之外,他们选择用较小的成本将一方老屋打造成自己的精神园地,对他们来说,闲暇时所经营的艺术空间为自身提供了自我价值满足,同样也作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而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比与此,龟一美术馆则是基于对“全民美学觉醒”的大胆预测,探索出“企业+美学空间”的独特发展道路。他们主张企业适应社会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通过建立运营美学空间彰显自身主张和美学价值,从而找到与受众的共情点。

屏幕截图 2022-10-26 111221.jpg

龟一美术馆内部陈设 图源:【龟一美术馆】

如今,刘德志已将龟一美术馆打造成为一个公共的、和产业相关联的当代的美学空间。一方面,他们通过学术交流、美学课程分享等专业化活动培育圈层受众,将自身模式进行输出,另一方面也作为公共开放空间以每季度一个艺术展览主题的方式与公众互动,将价值理念拓展到更多的“心灵年轻”群体。

“悦·club”艺术生活馆的属性更为复合,它的二楼和三楼本身是设计师的工作场所,基于设计师工作时间长、脑力消耗大的劳动特点,公司在独立房屋中打造出舒适优雅的办公环境加以关怀,后将部分空间对外开放。

作为开放环境的一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艺术休闲咖啡屋,供参观者茶饮休憩,内厅则为三间风格不同,设计感十足的茶室,可作为场地供社会团体休闲用餐、会议洽谈甚至是直播卖货所租用,形式十分灵活。

017A1722.JPG

“悦·club”艺术生活馆外观 摄/南都记者 陈斌颖

同时,“悦·club”秉持着开放包容的理念,两个空间没有明显界限,茶室空闲之时也欢迎到访者进入参观小坐。其既是企业接待社会团体,链接各界资源的社交空间,又是城市青年消遣打卡,陶冶艺术情操的休闲场所。

如果说各类涌现的艺术空间是路旁野花,那新石湾美术馆是比较硕大的一朵。它由广东石湾酒厂集团独资建设和运营,经2018年改造后,现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共设5个展厅,不定期进行艺术展、音乐会等文化活动,既作为专业艺术研讨展示的平台,也是市民游览休闲的公共空间。

017A1588.JPG

新石湾美术馆 摄/南都记者 陈斌颖

但不论走在那种道路,如何进行可持续经营都是这些主理人需要探索的。在艺术家的调侃中,做艺术是“吃饱了撑的”,因为难以找到合理的盈利转化模式,在运营艺术空间中投入的成本很多时候都是收不回来的。

“火柴盒”主理人罗秋文表示,自己一直想把画廊做得更专业,但苦于精力有限,且本地业态尚不成熟,一直未能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运营中,直接的利益是没有的,基本上是处于贴钱亏损的状态。” “悦·club”相关负责人同样如此表示,“但是做这件事,出于热爱,出于想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说大一点,也能够为社会做点东西”。

找到可以持续运营、发展的道路,是众多艺术空间主理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秋文正在积极寻求一些外部合作,试图打开运营新模式,但业主表示明年将收回房屋,到时何去何从还是个未知数。

“应该鼓励更多人勇敢做、用心做,但至于成果与否,都是自由生长的结果。”对于当下一些艺术空间面临的生存难题,阿浅并没有太过悲观。

空间与城市:互动,然后共生

“对于社区,我们还是一个‘意外’”。

坐在借来的老凳子上,“(括号)”的空间策展团队成员阿君这样说道。

因为选择在老社区里生根,艺术空间与环境碰撞的不止颜色,还有理念。在“(括号)”搭建起来不久后,曾有居民向物业投诉他们雨棚的颜色“恐怖”。

她解释到说,这种鲜亮的粉红其实是创始人陈粉丸艺术创作的标志性颜色,她的很多作品,甚至是头发、衣服都带有这种颜色。

后来,“(括号)”在慢慢被接受,从拆去门窗,到装上炸裂粉色的顶棚和窗框,再到展览落成,每一步都或多或少是一次空间主体性的对话

微信图片_20221025175700.jpg

艺术家陈粉丸站在“(括号)”门前 【丸工作室】供图

在“(括号)”静静矗立的这段时间里,社区的居民会张望、会好奇,但从来没有走进过这间屋子,因为眼神中透露出的更多是“奇怪”和“不理解”。

谈到艺术空间在城市中的角色,新石湾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认为,艺术空间应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但似乎广东的文化会比较务实,人们对艺术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有艺术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如果能够把氛围营造起来,有了需求,我们能尝试更为高效的运营方式,比如签约一些知名艺术家、和专业策展人合作等等。”

其实,这些表达着巧思、透露着美好的艺术空间,本应该被更多的人知晓。它们与城市的关系,也应该是密切的,先是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元素与环境频繁互动,而后融为其中本来的一部分。当人们会像走进饭馆一样自然而然地走进艺术空间,他们不为了生,不为了活,而是为了生活。

DSCF1047.JPG

“悦·club”内厅一角 摄/南都见习记者 孙振凌

所有的主理人也都抱有愿景,希望能够与社区、与城市产生更多的互动。

“理想的情况是达成一种社区艺术的驻地方式,我们在这里生活,便和这里的居民产生深入的交流互动,进而影响他们,同时也依靠他们生存。”秋文这样表示。

专家表示,在推动城市艺术空间发展上,政府可以扮演“大家长”角色,让佛山本土的艺术空间体产生彼此联系,串珠成链形成气候,再学习一线城市的先进做法,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着力营造适合艺术生长的文化氛围。

除了外界的渐进改变,龟一美术馆主理人刘德志也强调要多从自身入手:“虽然做这件事很难,但是既然要做,就一定要用心,精品的内容一定是良好影响的支撑;其次,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源边界,走出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千万不要随意模仿他人。”

在禅城,城市艺术之香愈渐芬芳

风每一次吹过禅城,都会发现不一样的变化。近年来,一座座城市艺术空间在这里落地生根,垂虹社区、美陶湾、岭南天地、创意产业园……一个个艺术之花盛放的园地不断成长。

2022年9月,佛山市岭南文脉建设计划启动,禅城首次出台了《佛山市禅城区打造岭南文脉之城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将构建以“1+2+3+N”为空间结构的“岭南文脉轴线”,重点工程扬鞭策马外,城市艺术空间正是这“N”中一大破题点。

017A1924.JPG

先行书店中的书籍 摄/南都见习记者 陈斌颖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艺术空间”渐渐成为热词,上海已连续四届举办城市空间艺术季,激活城市消极空间,助推城市有机更新,广州、武汉、杭州也相继举办艺术共享活动、推动公共艺术空间落地。

放眼佛山,近段时间禅城区老街区活化更新、特色街区建设等一系列具体行动也正在落地执行,艺术家与政府的互动变得更多,他们正以不同的社会分工发生联动,共同推动城市形象的提升。

“明显能够感觉政府在城市空间的规划和营造上更为重视和上心了,现在会更多地跟一些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师共同研讨城市地标建设等更新项目,让城市格调更具美感。”刘德志表示。

艺术家们同样表示,打造佛山特色城市艺术空间这一命题,还可以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上做文章。

“我不认为传统文化与艺术之间是矛盾的,佛山传统文化土壤深厚,完全可以在艺术空间的本地化上下更多功夫。”阿浅表示。这个方向也已经被一些艺术家捕捉到,龟一美术馆、“火柴盒”等等空间营造者也正在将其作为命题,积极探索将艺术空间与本地文化相结合。

017A1609.JPG

市民参观游览美术馆 【新石湾美术馆】供图

让艺术空间融入城市生活,既需要政府推动,也需要时间沉淀。

龟一美术馆主理人刘德志认为,艺术空间应该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有了合适的文化环境,它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散布在城市的角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就是一棵自由生长的‘野草’,但开出的花也很美,不是么?”

对于城市来说,整齐规划的花圃固然很美,但对艺术空间这种带有自然属性的“野花”而言,它显然需要更多自由生长的空间,“可以多浇水,但不必移植到花盆中去保持整齐划一”。只要有阳光雨露,慢慢地,野花总会花团锦簇,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未来,关于城市艺术空间,我们可以有更多期待。接下来,“火柴盒”正谋划与先行书店合作开展一系列活动,“(括号)”和龟一美术馆忙着将下一场展览落地,“悦·club”和新石湾美术馆的大门照常开放……在佛山,这些迷人的“野花”静静绽放,同样还有更多的种子正在播撒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孙振凌 南都记者关婉灵

编辑:孙振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