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出台了《珠海经济特区规范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行为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作为全国首部专门规范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行为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具有哪些亮点?在接下来的施行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又将如何落实《规定》条文?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介绍。
采用“若干规定”表述
希望做到对相关问题“对症下药”
有别于珠海近年来出台的大多数地方性法规,本次出台的《规定》没有被命名为“条例”,而是采用了“若干规定”的表述。这是出于何种考量?
珠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珠海经济特区立法研究中心主任孙仪波对此回复表示,根据相关立法技术标准,地方性法规的名称除了“条例”外,还包括“实施办法”、“规定”等。“在这些名称中,‘条例’侧重于对某一层面事项的整体性、系统性推动,而本次立法则是对某一层面的具体事项进行专项规定,因此选择了‘若干规定’这一表述。”
孙仪波表示,这体现了本次立法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施治,以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为中心任务的思路。“我们不追求‘大而重’的立法形式,而是希望以树立规定的形式,聚焦若干突出问题,做到对相关问题的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孙仪波进一步介绍,珠海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在立法方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小切口”立法,运用多种立法形式,立足珠海实际,以有效、管用、可操作为原则进行制度设计,坚持“成熟几条立几条,管用几条立几条”。“本次《规定》的出台,可以说是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小切口’立法的一次重要实践。”
压实各工程单位责任
加强遏制“三包一挂”违法行为
《规定》的出台,将如何促进珠海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的发包承包行为?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毛建华表示:“《规定》将使珠海对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的监管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责任得到进一步压实,‘三包一挂’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望得到进一步遏制,工程质量和安全风险将得到进一步防范、化解,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各项评估指标得到全面提升。”
毛建华表示,接下来住建部门将根据《规定》条文,进一步完善各方责任主体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工程发包的具体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我们接下来将组织开展培训,一方面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另一方面使各工程企业树立起相应意识,自觉遵守《规定》。同时,我们将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以项目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将《规定》各项措施落实到各个环节,从而加强对‘三包一挂’的打击。”毛建华这样说道。
将分阶段建设、上线信息平台
对政府工程全种类全流程登记
本次出台的《规定》提出,珠海应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府投资建设工程信息平台,并明确了珠海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的相应职责。对于整治“三包一挂”行为,该信息平台将发挥哪些作用?具体又将如何开展建设?
珠海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许蓓蕾表示,该信息平台将涵盖各个种类的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包括交通、市政、房建、水务等,并实现对工程规划、立项、招投标、施工、验收以及后续评价等环节的全流程信息化登记。许蓓蕾进一步梳理出以下四个作用。
一是汇集工程各方信息。“除工程的参建单位外,平台还将对工程审批单位、财政支付单位与监管单位的信息进行汇总。”
二是促进工程信息共享。“很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信息量大,再加上各单位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各有不同,导致以往有关信息的流通效率并不高,平台的出现将克服这些难题。”
三是实现信息实时报送。“平台能够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地向监督、监管部门进行反馈和报送,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的管理。”
四是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平台所积累的信息,通过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为今后政府开展决策、政府投资项目更加科学高效地建设,提供数据参考与信息化技术支撑。”
许蓓蕾在发布会上同时表示,该信息平台将分阶段建设、上线,预计将于2024年建设完成。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张景淞
编辑:王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