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覃仕林 通讯员赵武 曾剑星 近日,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法院对外公布一宗运用“穿透式执行”理念,帮助胜诉当事人追回损失的案件。据了解,该案为买卖合同纠纷类案件,涉案金额为货款13280元,被执行人付清所拖欠货款后,已足额缴纳罚款20000元。
拒不履行义务,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开展贯穿式调查
据了解,申请执行人深圳市某电子科技公司与被执行人王某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经法院调解,被执行人王某某需在规定期限内偿还申请执行人深圳市某电子科技公司货款13280元,但王某某此后一直以种种借口推脱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申请执行人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依法向被执行人王某某送达《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责令其在指定期限内履行义务并如实申报财产情况,同时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证,未能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决定拓展查询手段,对被执行人进行穿透式调查。
南都记者了解到,“穿透式执行”的目的在于突破传统的执行理念和方式,切实解决当下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难”的问题。“穿透式执行”不局限于传统的执行手段与执行思路,采用更为多样、专业、高效和直击核心的方式,提高生效法律文书的主动履行和被动执行到位率。
被执行人企图隐匿财产逃避执行,查明后终被罚两万元
光明法院调查发现,王某某一直通过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转账做生意。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处于冻结状态的王某某银行账户却分文未进。通过全面细致的核查,执行法官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原来被执行人王某某故意隐瞒,试图隐匿财产逃避执行,一直使用其母亲名下的支付宝、微信、银行卡账号进行消费、转移、隐匿财产,致使该案执行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为保障人民法院正确裁判得到执行,切实维护法律尊严,针对被执行人王某某涉嫌转移、隐匿财产,利用他人身份信息开设账户交易规避执行的违法行为,光明法院执行法官于2022年9月22日传唤被执行人到法院接受调查,扣押被执行人手机,在询问被执行人的同时对扣押手机的微信转账记录和身份信息进行调查。
法院查明,被执行人王某某一直在使用其母亲开户的支付宝、微信、银行卡账号进行消费、转移、隐匿财产。被执行人王某某对上述证据供认不讳,承认隐匿财产的事实并表示真诚悔过、认错认罚,愿意接受法院的处罚,且出具了悔过书。目前被执行人已足额缴纳罚款20000元,并将所拖欠的货款付清。
该案中,光明法院积极响应上级法院的号召运用“穿透式执行”理念开展执行,以解决执行困局、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为基本出发点,切实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