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背后:事发时人群密度或超16人/平方米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2-10-31 19:15

当地时间10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韩国首尔梨泰院洞一带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截至当地时间30日21时,事故已导致154人遇难(含26名外国人),80多人受伤,伤亡人员多为年轻人。其中,4名中国公民在踩踏事故中不幸遇难。

这起悲剧何以发生?“300多人聚集在18.24平方米的空间里”是什么概念?我们又应该如何防范、应对此类事件?

微信图片_20221031180732.jpg

悲剧为何发生?

据报道,事发地点是一条从梨泰院洞的世界美食街延伸到梨泰院站1号出口的逼仄胡同,为下坡路,且一侧为酒店外墙,没有备用出口。而事发当天为庆祝万圣节,现场人流量暴增为平日10倍,达到10万人规模。

韩国警方称,事发当时,大约有300人聚集在胡同内一处长5.7米、宽3.2米、约18.24平方米的空间里。在一些人倒下后,随即便有数百人开始向一侧倾斜,最先倒下的一批人被压在身下,开始被踩踏。据多名目击者称,尽管人们开始向一侧倒下,但仍有人群继续进入小巷。结果,又有人跌倒在已经跌倒的人身上,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这个狭小的空间人压人压了6至7层。据了解,这场灾难造成的所有伤亡人员,都来自这里。

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学者Tracy Hresko Pearl认为,人群密度是造成拥挤踩踏的主因,当每平方米的人群数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就有可能会发生人群踩踏和挤压事故。

根据其研究,普通成人占用空间约为30cmx60cm(即0.18平方米),当人群密度小于2人/平方米时,人们可以自由活动,就算是快速活动,也可以避开障碍、防止摔倒;当人群密度达到3-4人/平方米时,人们的行动稍微受阻,但仍不易摔倒;当人群密度达到5人/平方米时,人们的活动开始受阻;当人群密度达到6-7/平方米时,人群性质趋近于流体,个人开始受压力掌控,无法自由活动;当人群密度达到9人/平方米以上时,人群向某方向移动但被阻拦时,背后的人不一定知道情况,会继续尝试向前挤,就很容易发生踩踏事故,挤压引起压迫性窒息。

据悉,梨泰院踩踏事故发生时,现场人群密度或已超过16人/平方米,事故中心的人摔倒之后,后面的人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还会继续朝前挤,人挤人、人压人压了6至7层,最终造成这起悲剧。

如何防范应对踩踏事故

如何防范此类事件?首先,要有灾害预判意识并学习自救知识和经验,将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节假日尽量不要随大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果要去的话则最好提前了解当地路线路况、安全出口位置等。

如果被卷入拥挤人流,最好顺着人流缓步前进,不要逆流逃离,同时尽量走在人群边缘,伺机抓靠坚固物体或爬上高处远离人群。千万不要使用体位前倾或低重心姿态,也不要弯腰捡东西;切忌胡乱大喊大叫,加剧人群恐慌。置身拥挤的人群中时,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人群开始出现骚动,就要开始做好保护自己的准备。

在踩踏现场,万一摔倒应该如何紧急自救呢?首先可以寻找墙角,靠近墙角可以保护自己。 另外,摔倒后记住摆出应急管理部总结的二十四字诀姿势:“紧急侧卧,双手扣颈,护住头部,蜷缩成团,并腿收拢,全身紧绷”,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后脑和颈部、双侧太阳穴等人体脆弱部位。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唐静怡

设计:张博

数据资料来源:公开媒体报道、Kentucky Law Journal

编辑:唐静怡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韩国首尔踩踏事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