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因病急需“特定食物”,广州防疫人员疏通保供之路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2-11-05 23:45
微信图片_20221105183028.jpg

抗疫一线·广州有我

“物资,还是物资”,24岁的谢学诚说,“居民最关心的就是物资”。他是广州市黄埔区政法委社会治理工作队支援白云区均禾街抗疫的一员。

眼下正值广州新一轮抗疫攻坚时期,在白云区均禾街,来自黄埔区的支援队伍已驻扎数日,打通物资供应“生命线”成为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物资保障探路,也是在打通直达居民心里的路!”黄埔区支援白云区均禾街抗疫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褚更新动情地说。在这条通往居民内心深处的路上,支援人员倾注了大量心力,留下了一个个温暖的脚印。


6岁患疾女孩的“特定食物”

“二十个鸡腿、十斤大白菜、五斤佛手瓜。务必送到黎女士的孩子手上!”11月1日12时40分,在白云区罗岗社区的一栋居民楼下,褚更新将三个装满食物的袋子递给身穿防护服的社区志愿者,由他们送达白云区居民黎翠萍家中。

“我的女儿6岁,身患多重残疾,对食物有特殊需求,不能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高淀粉之类的食品,需要食用鸡腿、佛手瓜、大白菜等特定食物,停用这类饮食会引发癫痫。”黎翠萍介绍说,由于围封范围扩大,她在网上订购的生酮食品因无法配送被退单,现已停止配送3天,情况紧急。

黎翠萍一家在黄埔支援队入驻摸查时被列为重点关怀对象,褚更新几乎每天都要联系她。“刚开始我也不懂这种病,更不清楚患者的饮食需求,只能天天打电话去问,他们说需要什么我就给他们买什么。”他说。

封控初期,黎翠萍怕孩子的食物不够吃,一下子买了好几天的量,买完才发现冰箱塞不下,导致食物变质。褚更新知道后便提议一次别买太多,需要什么可以分多次给她们送,尽可能保证食材的新鲜。黎翠萍对此非常感激:“本以为为孩子买特定食品难得很,没想到他们来了,事情变得这么顺畅!”


精准的网格“作战”地图

不止黎翠萍一家,在由城中村转制的罗岗社区,需要照顾的特殊人群还有很多。

为有效规避传播风险,罗岗社区被划分为不同网格。大网格3区的李女士腿脚不便,一直以来都是由其儿子送餐,因被赋红码,其儿子11月1日之后无法给妈妈送餐。片区志愿者李思鹏得知后,随即买了快餐和饮用水送到李女士家里,并与她保持联系、安抚情绪;

11月2日,居住在垂思街六巷的一位77岁独居老人通过视频电话告诉子女,她当天已断粮。网格长陈碧波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人员将两份工作餐送到老人家门口,并协助老人购买每天所需食物……

褚更新为残疾儿童购买纸尿裤,送到残疾儿童奶奶的手上 受访者供图.jpg

褚更新为残疾儿童购买纸尿裤,送到残疾儿童奶奶的手上。受访者供图

“一开始不熟悉当地地形,还要考虑围蔽后道路的变更,有时候跟着导航走都会迷路。”褚更新说。为了拿到切实有效的路线图,褚更新一落地白云区均禾街便立刻穿上防护服,与当地街道相关负责人深入罗岗社区五大网格进行现场调研,实地了解村内情况,掌握网格“作战”地图。他骑着电瓶车跑遍了每个角落,连外围封控线的大片农田和菜地也不放过,湿哒哒的泥土沾满了他的鞋底。在复杂的城中村里,短短一天时间,“外地人”褚更新成了“路路通”,让很多本地人都刮目相看。

路打通了,什么事都好办了。褚更新迅速将路线图分享给各支援工作组及当地村社组、治安队和广大志愿者,做什么事走哪条路,一目了然,大家工作起来更加高效,居民想买东西不再是一件难事。


一米八高的爱心“二传手”

11月3日,受台风“尼格”影响,广州降温,雨水淅沥。早上8点多,以往人声鼎沸的白云区均禾街罗岗村,因临时管控安静了许多,早起的防疫工作人员已在逼仄的城中村中忙碌穿梭。一人多高的“水马”连成排隔在不同网格间。

谢学诚是10月28日到达白云均禾,他被安排在罗岗村第三网格负责出入口管理和巡逻,长期的社会基层治理经验让他上手很快。“物资,还是物资”,谢学诚说,“居民最关心的就是物资,他们会隔着‘水马’让我们帮忙。”他和同事们看似简单的“搭把手”,往往解决的都是一户人家最急迫、最焦虑的问题。“工作很琐碎很杂,但确实能解决居民困难。”

“家里的孩子现在急缺物资,我们没办法送过去”,被隔离在不同网格,一对父母向巡逻队员发出求助。平日里,孩子因住在父母家附近,日常饮食要么回父母家,要么点外卖解决。对于从没下过厨的年轻人来说,“吃饭”这件稀松平常的事,在居家隔离期间显得困难起来。

孩子的生活物资牵动父母的心,想方设法筹措一些方便食品的同时,父母也在想着如何把物资送到孩子手里。得知情况后,谢学诚和同事们主动帮忙,一袋袋物资被顺利地送到孩子居住的楼栋里。

谢学诚和他的同事们在水马之上架起了“安心桥”为百姓传递物资 受访者供图.jpg

谢学诚和他的同事们在水马之上架起了“安心桥”为百姓传递物资。受访者供图

物资多是食物,也有一些被子、衣物,甚至是家用煤气罐。谢学诚一米八的身高此时就发挥了优势,他和同事们搭建起一座座架在水马上的“安心桥”。

“水马”挡住的是风险,隔不断的却是人间真情。

夜里12点,终于结束一天工作的谢学诚回到住处休息,微信工作群里的一串数字让他心里暖暖的,“11月3日当天,黄埔区支援白云区均禾街防疫工作队5个网格累计服务特殊人群1183人次。”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郑嘉俊 魏启宇 孙旭东

编辑:莫郅骅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抗疫一线 广州有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