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原空军歼-6飞行员刘卫穿上了红马甲,成为航空馆里的一名义务讲解员,向观众介绍展品。
在这一届航展上,歼-20等尖端装备近距离对公众开放,展示了大国自信,特别是飞行表演,亮点颇多,精彩程度远超刘卫的预期。
他说,“作为一名老兵,我觉得有义务有责任,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分享给所有观众。近年来,我国航空工业以及武器装备,如飞机、导弹、大炮、雷达等最新研制成果能在国际航展这样的平台展示,也说明我们整体的军事实力正不断提高。我为大国崛起感到自豪。”
原空军歼-6飞行员刘卫穿上了红马甲,成为航空馆里都一名义务讲解员。
亮点1
歼-20首次近距离起降
“我拍到歼-20了,就这么近的距离!”刘卫激动地说。
歼-20并非首次在中国航展上亮相,但从未降落珠海机场。刘卫说,“没想到这次直接在航展现场落地起降,在这一关注度和影响力巨大的场合,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第五代隐形战机,充分说明了我们对军事技术过硬的信心。”
歼-20也做出了往届航展中未曾出现过的超机动动作。
他说,从飞行展示的内容来看,歼-20也做出了许多往届航展中未曾出现过的超机动动作,和2016年、2018年以及2021年亮相的都不相似,“尤其是4机编队在做一些超机动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我们的国产发动机已经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亮点2
歼-16降落未开减速伞
“我拍了歼-16起码有20次落地了,19次都是带伞的,就这次没有带,”作为曾经的飞行员,刘卫心中一阵暗喜。
刘卫解释,就是说它整整个机动的操控的性能已经足够可以支撑它,不带伞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很平稳的落地。
歼-16在珠海上空进行飞行表演。
刘卫进一步解释,减速伞主要作用就是降低着陆的速度,那么现在不带伞的话,可能我们的刹车系统现在有比较大的提升,包括性能的改进,“系统的性能提升了,缩短距离,刹车距离减短了。”
此外,歼-16发射干扰弹的演示也十分震撼,让人眼前一亮。
亮点3
轰6k带弹状态静态展示
在静态展示的地面上,停放着的轰6k战机“两肋带刀”,也让刘卫感到兴奋。
停放着的轰6k战机“两肋带刀”。
“两把刀其实就是两把利剑,也就是我们的超高音速导弹,这枚超高音速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2500公里,加上我们轰6k的作战半径3500公里,那么就等于是6000公里范围内的任何目标,我们可以任意打击。”刘卫说。
亮点4
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运油-20亮相
另一个让刘卫感到印象深刻的是运油-20的展示。
据刘卫介绍,空中加油机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代是伊尔-76,第二代是轰-6D,第三代就是现在的运油-20。
运油-20飞行演示的时候露出了三根加油管。
“三款机型时代不同,运油装载的科技含量也不同,展现了空军不断进步的实力。”他表示,运油-20飞行演示的时候露出了三根加油管,这表示其至少可以同时为三架战机进行加油。
“能够在祖国自己的航展上驾驶我们祖国的战机,向祖国人民汇报,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我们优秀的五代战机,这是空军的进步,是飞行员的荣幸,也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作为老一代的飞行员,刘卫看到如此场景激动不已。
亮点5
武装-10直、武装-20都打了5发干扰弹
“另外一个还有亮点就是歼十六军在空中打的干扰弹,包括我们的武装-10直、武装-20都打了5发干扰弹。”
武装-20在飞行表演中打了5发干扰弹。
刘卫解释,我们知道干扰弹有两种,一种是热源,一种就是红外线的这种跟踪干扰弹,“我们打的战火弹表明,我们的战机现在已经进入了一种攻防兼备,能够快速的脱离红外线制导弹的跟踪,才打干扰弹。以前没有打过,在航展上是没有打过的,这次也是一个亮点。”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报道组 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李洁琼 实习生李欣怡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刘威 徐杰 陈冲 摄
编辑:李洁琼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年第十四届中国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