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在连续26年成功举办中国航展后,珠海有望打破航展“两年只办六天”的瓶颈,向“永不落幕的航展”迈出关键一步。
按照此前发布的消息,第十四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下文简称中国航展)闭幕后,将留下部分精品继续展出,同时增加徽章展、摄影展、世界航展图片展等,传承航空航天文化、延续航展的精彩。
与此同时,首届亚洲通用航空展在去年延期后,也计划于明年11月举办,“双年办中国航展、单年办通航展”有望成真。作为珠海探索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一部分,珠海还提出建设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物馆、珠海太空中心……
“永不落幕的航展”究竟该怎么办,从而告别”两年只办6天”的局面,全方位挖掘航展的衍生效应?未来又该如何发力?怎么延续中国航展的辉煌?
一问:“永不落幕的航展”究竟怎么办?
闭幕后留下部分精品继续展出,增加多个相关展览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临近闭幕,对于因种种原因未能一睹盛会的观众而言,今年或许不用再感到遗憾了,备受期待的“永不落幕的航展”即将落地。
对于业内人士或是资深航展粉丝而言,“永不落幕的航展”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珠海很早就提出了类似的构想,但直到今年才真正将蓝图化作现实。
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永不落幕的航展“究竟会怎么办?有哪些亮点?
航展开幕前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航展珠海执委会主任、珠海市市长黄志豪给出了答案:今年,我们与各主办单位协商,在航展闭幕后留下部分精品继续展出,同时还增加徽章展、摄影展、世界航展图片展等,传承航空航天文化、延续航展的精彩,探索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
黄志豪称,我们将面向广大青少年、中小学生,把珠海航展馆打造成为常年网红打卡点和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理想。
对于正处于探索阶段的珠海而言,这只是个开端,未来还有更多亮点:今年1月珠海市两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中国航展为平台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合作,带动珠海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谋划建设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物馆、珠海太空中心。
今年9月发布的《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西部地区加快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意见》(珠府〔2022〕74号),再次提到:“办好中国航展,建设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物馆、珠海太空中心。”
当月,珠海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约,明确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为契机,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参展单位合作,在珠海建设珠海太空中心,常态化展示空间站展示舱、长征系列火箭等部分航空航天明星展品。
至于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物馆,目前尚无更多具体消息,但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航空航天类博物馆基本都在北京,包括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航天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且都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凭借连续26年成功举办中国航展的主场优势,珠海拟建设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物馆”无疑令人期待。
除了在线下发力,探索“延续航展的精彩”,借助现代科技,珠海还尝试将中国航展搬上“云端”:去年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通过‘智慧航展’APP,观众可以实时了解展会现场情况,同步观看飞行表演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体验360度VR云观展。
作为一种有益尝试,云上观展的推出,反映出珠海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的努力,但距离真正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采访中,多名曾体验过云上观展的观众以及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技术瓶颈,目前线上观展的体验,与实地观展仍存在很大区别,缺少身临其境的畅快与震撼,短时间内仍无法替代线下实地观展。
二问:单年办通航展能否实现?
有望2023年落地
作为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中的一个重头戏,珠海人期盼二十余载的“双年办中国航展、单年办通航展”,也有望明年成为现实。
亚洲通用航空展(AERO ASIA)最近发布的公告称,2023年11月份将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办。
相比于名声大噪、广为人知的中国航展,亚洲通用航空展尚属于新鲜事物,它究竟是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这是由世界两大知名航展—德国通航展(AERO)、中国航展(Airshow China)携手主办,致力于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领先的商务及通用航空展。
在此之前,珠海仅有两年一届的中国航展,每届航展举办时间从早期的7天,调整为现在的6天,航展一过,偌大的展馆平时大多处于闲置,无论是从提高展馆利用率的角度,还是从丰富航展内涵和外延,全方位挖掘航展的衍生效应,助力珠海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现实考虑,珠海一直在试图打破航展“两年只有六天”的瓶颈。
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01年,业界、专家就开始提议珠海双年办中国航展,单年办通航展,并将此作为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中的重要一环。
2015年,曾是历史上珠海距离通航展最近的一次。此前一年,珠海宣布携手德国腓特烈斯哈芬展览公司合作举办亚洲通用航空展,定位为专业通用航空展,展览内容主要包括公务机、单引擎和双引擎飞机、轻型和超轻型飞机、电动滑翔机、滑翔机、自制飞机、直升机等,着力打造覆盖通用航空全产业链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的商贸平台。
遗憾的是,当年珠海因新建展馆,亚洲通用航空展推迟举办。
当好消息再度传来,时间的指针已经滑向2021年:首届亚洲通用航空展宣布于2021年10月28-31日举办。
就在市民和航展迷们翘首以盼,期待多年的“上年看亚洲通用航空展,下年看中国航展”即将成为现实之际,首届亚洲通用航空展受疫情影响,又两度宣布延期。
第一次是从2021年10月延期至2022年3月;第二次是从原定的2022年3月延期至2023年11月。
首届通用航展明年能否如期而至,尚面临不确定性,但对于珠海人以及航展迷们而言,这已经是距离”单年通航展、双年中国航展”梦最近的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通用航空展的官网已经上线,介绍了部分亮点:以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打造中国乃至亚洲最具影响力的通用航空展示品牌。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多场行业专家交流会、创新创业研讨会、飞行及机场运营研讨会等。
三问:未来如何发力?
业界:提升展览内容、质量,留住更多产业
中国航展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这是我国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航空航天盛会。
云集的行业巨头、精彩纷呈的飞行表演,以及集中亮相的大批“高精尖”国之重器……正是这些“干货”、“硬货”、“真家伙”、“好家伙”成就了航展的“含金量”,进而形成了长盛不衰的影响力、号召力。
“永不落幕的航展”,怎么才能办得更好?如何延续中国航展的辉煌?多名受访人士认为,关键是要在展品质量、内容上下功夫,激发出对市民观众的强吸引力,同时要想方设法将更多航空航天产业留在珠海。
“闭幕后把部分展品留下来继续展出,关键是把什么东西留下来,能否真正吸引大家过来看”,首度参加航展的珠海市融合创新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长杨育栋认为,永不落幕的航展要办得好,需要在展品内容上下功夫,找到普通观众的契合点,让大家愿意来观展,同时展馆还可以结合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等不同主题,提升展会效果。
“我们对珠海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非常支持、非常期待”,中美空中机器人(珠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兴林称,珠海是一个现代化的旅游城市,游客多,如果只是每两年举办一届航展,很多人没有机会来看航展,本届办完航展后,能将闲置的展馆、场地利用起来,开展长期的、常态化的航空航天展,既是对中国航展在时间上的一种延续,又搭建了一个平台,无论是对外宣传推荐珠海,还是向全国人民培育、普及航空航天知识,都有积极意义。
对于如何办好“永不落幕的航展”,彭兴林认为,除了要在展览内容、展品上下功夫,还要注重创意,有好的创意,关键是要能坚持并且落实下来,持之以恒的宣传、推广,未来让珠海的游客,随时随地就能到航展馆观光,欣赏到航空航天相关的产品、创意。
作为“永不落幕的航展”的重要载体或延伸,第二次参加航展的珠海蓝宝石声学设备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王钟庆关注产业本身。
他说,长期以来,航展两年一届,每届6天过后热度就退了,就像潮水一样,来得快去得快,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最重要的还是要想方设法将产业留下来,这才是根本。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报道组 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杨亮 实习生高于茹
编辑:杨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年第十四届中国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