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30日广州数据交易所在南沙揭牌之后,11月15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并启动首批线上数据交易,目前累计交易额突破11亿元。至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贵阳等地均已经入局数据交易领域,抢滩数据交易市场大蛋糕。
【深圳数据交易所】
计划两到三年时间交易规模超100亿
2021年12月1日,由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深圳市福田新一代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三方合资建立的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并落户福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承担深圳数据交易所设立和运营工作的主体。
今天,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率先推出线上数据交易。目前,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达11.07亿元,覆盖场景53个,交易笔数415,已收录入库超过55大类的数据资源信息,涵盖超过600多个数据产品,与央企共建品牌数据服务专区,并积极推进在绿色金融、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数据融合应用。首批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商,工商银行深圳分公司、交通银行深圳分行、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顺丰科技、深圳供电局、深圳征信等获颁数据商证书。
截至2022年10月,深圳已引入全国348家交易主体参与市场,其中数据商74家,数据提供方85家,数据需求方189家。据透露,深圳数据交易所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建设成为交易规模最领先、数据资源最丰富、开发应用最活跃、流通支撑最有力的数据要素流通枢纽,在数据跨境、数据空间、数据资产入表等方面形成示范性成果,成为全国数据流通交易生态核心。交易规模超100亿元,设立100家以上合规工作站,培育、引入50家以上数据服务企业,对经济增加值贡献超过50亿元。
【广州数据交易所】
累计会员达190多家,交易额超2亿
就在之前9月30日,广州数据交易所在南沙正式揭牌,首日交易总额超过1.55亿元,标志着广东省级数据交易机构成立运营。当天,首批数据经纪人、数商企业签约进场,超过300个数据产品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挂牌,进场交易标的超200个。在广州数据交易所已申请挂牌及入场的交易标的,多为数据产品、数据服务与数据能力,涉及人工智能、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金融、商贸服务、医疗健康、数据治理等领域。目前,累计会员数达到190多家,累计交易金额达到2.09亿元。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力争到2025年年度交易额破100亿
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经过股权改制之后,2022年5月27日发布全国首套数据交易规则体系。截至目前,交易所已集聚交易主体390家,上架产品495个,交易108笔,共计交易额达16398万元。这些产品数据源来自于不同行业领域,包括金融大数据、政府大数据、医疗大数据、社会大数据等30大类别,涵盖种类丰富,应用领域广泛。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还首发包括气象数据在内的系列行业数据专区,气象专区经过半年运营,已完成600余万元交易额。2022年11月8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力争到2025年,年度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
入驻平台及引入的数据产品逾千个
2021年3月31日成立的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相继推出全国首个新型交易模式、全国首个数据交易指南、全国首个数据交易生态体系。在2022年9月20日“两区”建设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领域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数据交易参与主体333家,入驻平台及引入各类数据产品量1253个,产生数据交易合约1774个,数据交易调用7.73亿笔。北数所数据资产登记中心今年7月揭牌,成立全国首个国际数据交易联盟,已入驻数据服务与合作单位150余家。金融公共数据专区以专线方式实现与24家银行系统连接,累计实现数据调用2428万次。
【上海数据交易所】
预估2025年场内数据交易复合增长率200%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查看上海数据交易所官网发现,目前挂牌交易的有95个数据交品。2022年9月23日,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元宇宙大厅”发布一站通金融数据交易板块,涵盖20个类型近200个数据产品。
据了解,2021年11月25日在浦东新区成立的上海数据交易所,确定“1+4+4”业务体系:紧扣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一个定位”;突出准公共服务、全数字化交易、全链生态构建、制度规则创新“四个功能”;体现规范确权、统一登记、集中清算、灵活交付“四个特征”。此前,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韦志林在第一届数商发展研讨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估到2025年场内数据交易复合增长率会达到200%。
场内场外交易共同发展
专家提出数据交易合规发展十条建议
数据交易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场内场外交易共同发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此前提到,2021年全球数据交易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中国占八分之一,即250亿元。中国数据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共同发展的态势,但目前场内交易占比不足5%。总体来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存在数据采集存储标准化进展不足、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不够、数据交易流通活跃度不高、数据要素融合应用能力仍需强化、数据跨境流动规制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
在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布局与破局——中国数据交易实践趋势报告(2022年)》中对上述问题,结合各路专家观点归纳提出十大对策(报告专题链接),具体包括推进市场标准化工作,降低数据交易流通壁垒和成本,鼓励数据交易场所和交易机构、数据商、第三方服务机构、协会等多方市场主体在数据交易模式、数据交易流通标准规范、相关服务机制、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突出审慎创新和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完善数据交易市场层级结构,数据交易机构需要错位协同发展,创新服务模式,选取有条件区域和应用场景试点数据跨境交易探索等。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字政府研究中心
研究员:袁炯贤
编辑:袁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