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专家共议绿色低碳热门话题:发挥女性推动绿色转型的作用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2-11-15 22:42

南都讯 记者郭若梅  蒋小天 发自北京  为提高女性在能源部门的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参与度,11月15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国妇女署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性别公正的绿色转型研讨会”。据了解,女性参与是当前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内论坛的热门话题之一。

微信图片_20221115222105.jpg

这一线上会议旨在探讨如何将性别视角纳入到能源的绿色转型中,期待借助政策、资金等创造一个平等的就业环境,赋予女性充分参与决策的权利,充分发挥女性在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作用。

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科学家葛察忠、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副主任唐颖侠、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社会专家米凯拉·伯格曼等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参与此次会议。

pic_1124536

女工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常家河镇山楂小镇农业观光旅游区的樱桃园采摘樱桃。通渭县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打造“风、光、电、产业”一体的乡村旅游观光带,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绿色低碳动能”。    新华社发

极端气候灾害加大女性生存风险,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政策需引入性别分析

“气候变化本身不能导致歧视女性,但它加剧了现存的性别不平等。”唐颖侠在会上表示。

联合国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加剧了各种形式的性别暴力,比如,当灾害突然爆发且威胁到人们的生计时,人们可能会诉诸消极的应对措施,如贩卖人口、性剥削、辍学,以及早婚和童婚等有害做法,威胁妇女及女童的生存境况。

唐颖侠认为,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有必要将性别观念纳入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机制中,根据性别分析的结果,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参考;同时还应注意到不同性别在适应气候变化时获得的资金、政策支持方面的差距。

她还表示,目前女性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决策参与严重不足,这是社会规范等因素导致的结果。唐颖侠提出,应该把妇女定位为推动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的参与者,而不仅是政策的受益者。

pic_933737

贵州威宁村民在光伏发电设施下的大棚内采摘食用菌。近年来,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公司大力推动“农光互补”项目,电站在发电的同时,利用高支架下的土地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新华社发

女性在绿色转型中参与程度低,专家建议加强培训、增加议题曝光度

多位参会嘉宾指出,传统能源行业里只有22%左右的女性员工,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决策的女性比例也相对较低。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计,未来绿色行业将会为全球女性提供至少2000万个就业岗位。

会上,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经济事务、工业、气候保护和能源部官员安卡特琳表示,能源转型创造了许多绿色能源行业的就业岗位,但让她觉得很遗憾的是,在新能源行业中看到的女性很少,尤其是年轻女性,女性在高层管理岗位上的比例低。她认为,一个多元的、性别平衡的团队能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更加可持续的决策。

如何确保女性平等地享受绿色转型带来的机遇?多位来自德国相关领域的专家提出建议:除了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女性更多支持外,可以通过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女性的领导能力,帮助女性更好地完成职业规划。同时,也应该注重提升相关话题在公共领域的曝光程度,让更多人关注、参与到女性参与能源转型的议题中去。

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科学家葛察忠建议,首先,将性别视角进一步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法律政策规划中。其次,建立相关机制,保障女性在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最后,加强性别视角下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影响的跟踪评估,建立一些指标体系和科学评估方法。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责任中国ESG专题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