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国际化如何做?专家看好深圳在人才服务等领域的优势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2-11-17 11:13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是今年高交会的高频词。高交会期间,智慧城市展在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同步启幕,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举行,中国电子、华为、中兴通讯等近百家企业带来了智慧城市建设新技术新成果,多领域嘉宾研读相关政策、探寻智慧城市建设方案、阐述企业发展动态、解析技术发展趋势。

微信图片_20221116185538.jpg

高交会上,多家企业推出的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多年,但在走进市民生活上却进展缓慢。专家表示要找准真正的刚需,要围绕着人去做智能科技;在智慧城市国际化领域,专家们强调看好深圳。在推进国际化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深圳的区位优势在逐渐扩展,未来将大有可为。

智慧城市展近百家企业分享新成果

作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高交会中唯一聚焦于智慧城市领域的专业主题展,本届智慧城市展以“数智联动·共建共享”为主题,汇集城市规划和管理、通讯和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ICT领域技术与产品,全面展示当今全球前瞻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技术、优秀研发成果和行业解决方案,有近百家企业及平台商参与并全面展示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与成果。

为更好地展示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趋势,本届高交会智慧城市展共设置智慧城市生态圈展区、新基建区、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展区、人工智能与智能科技体验展区、智慧城市成果展示等五大展区,中国电子、华为、中兴通讯、大疆、蔚来、研祥、浪潮、吉宝、智慧空间等国内智慧城市领军企业和新兴势力,将带来最新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各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

此外,2022智慧城市评选结果也在展会期间正式公布。上海、深圳、广州等25个城市最终获得2022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大奖,既有一线发达城市,也有快速发展的三四线城市。这一结果也折射出,智慧城市建设考量的不只有原本城市的发达程度,更强调当下的发展路径。

备受关注的2022中国智慧城市领军解决方案提供商奖项被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浪潮新基建科技有限公司、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

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聚焦数字建设 强调市民获得感

11月16日上午,2022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开幕,以“数智联动,共建共享”为主题,多领域嘉宾研读相关政策、探寻智慧城市建设方案、阐述企业发展动态、解析技术发展趋势,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在致辞中指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特点,培育增长动能,激活发展潜力,大力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应用路径,有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宜居程度,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构建起数字经济的新格局和新生态。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在分享中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核心的指引,来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因此,要坚持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核心,进一步提高智慧城市的协同能力,建设的项目和应用体系应该更好地让市民有获得感,变成一种长效的可持续的信息服务的业态。

微信图片_20221116185533.jpg

高交会上,多家企业推出的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

聚焦

智慧城市建设如何走进生活?

找准刚需、让科技有温度是关键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智慧政务、智慧支付等领域,让市民感受到了便利,但是想要实现真正的智慧生活,却不是那么容易。智能家居、物联等使用率不高的现象,展示出了目前智慧化走进日常生活的难处。

梦工厂研究院院长念灿华认为,政务也好、交通也好,这是市民办事生活中的痛点,是刚需;但智能家居、物联生活,需求却没有那么强烈。“智能家居其实五花八门,但是真正走入生活的、实际在用的少之又少。智慧政务等是一个刚性的硬性的科技,但家居生活需要的是人性化的场景,这是两者看不见的冲突,智能化跟人性化的冲突。”

在他看来,智能家居过分地追求精确精准或者是高效炫酷,容易忽略人最本质的需求。“要让科技也有温度,找准真正的刚需,要围绕着人去做智能科技,这样智能家居才能真正的步入老百姓的生活。”

软通智慧华南大区总裁刘永峰也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有周期性,且越来越往实用化方向发展,未来市民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智慧城市在生活各个领域全面开花,老百姓的使用感受也会越来越好。

亚洲数据集团总裁朱东方也强调了“刚需”这一关键词。智慧家居发展相对较缓的症结在于,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存在一定的障碍,且未必兼顾到解决用户刚需的考虑,“如果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领域能综合制定行业标准,解决好智慧家居的互联互通和安全问题,相信能逐步建立用户积极拥抱智慧生活的信心”。

观察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国际化建设

深圳该承担起怎么样的责任呢?

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走过了好多个年头。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智慧城市国际化方面,只是起步阶段。先行示范的深圳,城市建设的诸多目标也瞄准了国际化。在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的国际化建设上,深圳又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呢?

在城市治理和人才服务等领域创造优势

朱东方表示,深圳在智慧城市战略以及规划、创新、应用等领域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国际化方面的优势便是创新。“深圳在创新方面非常突出,很多国际应用的案例,也是由深圳企业来完成的,这一方面深圳可以继续做好自己的长处。”

“深圳在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上做出不少智慧化探索。”深圳市维度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负责人裴来辉坦言,这主要得益于深圳具有改革开放的基因,敢于拥抱新技术,如今深圳在数据管理和应用等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所做的一些探索,也展现了具有全球视野的超前眼光。他认为,这座城市的创新基因、人才特色等优势,将会使得深圳在国际化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中,在城市治理和人才服务等领域,创造出自己的优势和亮点。

对此,刘永峰表示赞同。“据我观察,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到了可以往外输出的阶段,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具有推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优势技术和理念‘走出去’的优势。在推进国际化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深圳的区位优势在逐渐扩展,未来将大有可为。”

推动大湾区城市智慧互联、数据联通

梦工厂研究院院长念灿华认为,改革开放至今40多年,深圳在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方面前景广阔,但是在谈国际化智慧城市之前,首先要关注“国产化”问题。“尤其是深圳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在发展国际化智慧城市之前,需要先落实智慧城市建设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解决‘卡脖子’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必然涉及到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样,数字经济、数据流通也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形成和规范,包括提供技术上的保障。“当前,数字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之一,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责无旁贷,我看好深圳来做这个事。”他说。

在他看来,深圳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思想先进、行动力强,能够给新鲜事物的发展提供成长的沃土。“40多年前,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从深圳开始;40多年后,数字经济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不能从深圳开始呢?我觉得深圳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全新的定位,有全盘的规划。刚刚成立的数交所,也可以看出深圳花功夫在做这件事,相信深圳有这样的魄力和执行力。我还是看好深圳的。”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要的经济体,在智慧互联、数据联通上又要如何开展?念灿华表示,由于深港澳三地的机制体制、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要把这些差异壁垒打破,才能更好地实现互通。如何打破这种差异,深圳需要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通过制度的创新、机制的创新来实现。

采写:南都记者 张一鎏 陈杏花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编辑:李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