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11月15日消息,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高晓力、孙祥壮成功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争议法庭法官,这也是自联合国两法庭设立13年以来,首次有中国法官当选。
察时局了解到,联合国争议法庭和上诉法庭于2009年设立,是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的重要机构,为维护联合国工作人员合法权益、促进联合国系统在法治基础上有效运转发挥重要作用。
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
联合国争议法庭、上诉法庭首迎中国法官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发布消息称,11月15日,第77届联大全会举行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选举。经联合国内部司法理事会推荐,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高晓力法官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任期自2022年11月15日至2026年6月30日),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孙祥壮法官当选联合国争议法庭法官(任期自2023年7月1日至2030年6月30日)。
察时局了解到,联合国争议法庭系根据联大第62/228号决议于2009年设立,共有9名法官,分别在纽约、日内瓦和内罗毕办公。联合国上诉法庭亦根据联大第62/228号决议于2009年设立,共有7名法官,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办公。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争议法庭和上诉法庭是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的重要机构,为维护联合国工作人员合法权益、促进联合国系统在法治基础上有效运转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自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设立以来,来自中国的候选人首次当选两法庭法官。
两人同为“70后”法学博士
公开资料显示,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的高晓力是一名女法官,于1973年9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1999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学习。1994年7月以来,先后在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民四庭、第一巡回法庭工作,2011年6月任审判员,2015年1月任第一巡回法庭主审法官, 2017年9月任民四庭副庭长。2020年4月任国际合作局局长。2021年2月任第六巡回法庭副庭长,兼任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负责人。
高晓力。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高晓力曾于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彼时她已显现出独特的国际视野与对涉外民商事审判的孜孜探索。
1998年,早在信用证纠纷案件大量涌入最高人民法院之初,高晓力就承办了一起外方受益人与我国开证行之间的信用证纠纷上诉案件。面对在当时看来还属新类型的案件,高晓力展开了对信用证项下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在充分了解信用证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她尊重国际惯例和国际银行实务,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支持了一审法院驳回受益人诉讼请求的判决结果。
该案判决被学界誉为信用证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也为高晓力此后起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奠定了基础。
孙祥壮。资料图
当选联合国争议法庭法官孙祥壮同为“70后”,1971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在英国华威大学学习,2014年8月至12月在美国杜克大学学习。1993年7月以来,先后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第一巡回法庭工作,2011年6月任审判员,2015年1月任第一巡回法庭主审法官,2017年12月任二级高级法官,2018年被评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
察时局还了解到,孙祥壮曾数次参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并起草了数部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相关司法解释,他还曾参与办理著名的北京二环“黄金地”再审案。
采写:南都记者 刘嫚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