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财年第二季度(自然年2022年三季度)业绩,本季度收入为人民币2071.76亿元,同比增长3%。本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224.67亿元,而2021年同期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3.77亿元,财报称主要是由于阿里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净亏损增加和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下降。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338.20亿元,同比增长19%。
“尽管面临宏观环境的持续挑战,上季度中,我们仍取得稳健业绩,印证了我们充满韧性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的客户价值定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全球形势的种种不确定性,反而让我们更坚定专注于能力建设,致力于为客户和自身发展带来可持续且高质量的长远增长。”
“本季度我们在收入上再次表现良好,尽管疫情反复影响了国内消费需求,加之通胀加剧和汇率波动导致跨境电商业务放缓,季度收入仍同比增长3%。通过持续全面提升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成本优化,季度内实现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29%。”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在财报中表示。
此外,阿里财报提到,已获董事会授权将现有的股份回购计划另外增加150亿美元,并将有效期延长至2025年3月底前。
从收入板块来看,本季度来自中国零售商业的收入为人民币1312亿元,相较2021年同期下降1%,占总收入比例为63%。
财报称,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季度,淘宝和天猫的在线实物商品 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录得低单位数下降,主要由于消费需求减少、疫情反复和竞争持续所影响。然而随着服饰及消费电子等重要品类表现出较低的同比降幅,GMV 的降幅相较于6月份季度有所收窄。市场对保健品,以及户外活动装备和宠物护理等基于兴趣的消费品类,持续表现出稳健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零售商业的直营及其他收入为人民币647.25亿元,同比增长6%,主要是由于盒马和阿里健康的直营业务的收入增长所贡献。
作为阿里在近场零售赛道的主力,盒马线上订单收入占比超65%,并实现了同店销售增长和显著减亏,同样定位近场零售的淘菜菜则继续推进阿里在生鲜品类的渗透,GMV同比增长超40%。
第二大收入板块为云业务,本季度云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07.57亿元,同比增长4%,占总收入比例为10%。财报指出,云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反映非互联网行业的强劲收入增长,来自金融、电信、公共服务行业增长强劲,带动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增幅达28%,部分被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减少所抵销。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减少主要来自一个头部互联网客户因非产品相关要求,已逐渐停止于其国际业务使用我们的海外云服务,以及在线教育客户的收入减少,及中国互联网行业其他客户需求减少所致。
本地生活服务收入为130.73亿元,同比增21%,占总收入比例为6%;本地生活服务主要包括“到家”和“到目的地”业务,如饿了么、高德及飞猪财报称,本地生活服务收入增长主要由于高德订单的强劲增长,以及饿了么的平均订单金额提升和被视作收入冲减项的补贴效率的提升。
菜鸟收入为133.67亿元,同比增长36%,为阿里各大收入板块中增速最快的业务,占总收入比例7%。值得关注的是,菜鸟业务在抵消分部交易的影响前的收入同比增长26%至人民币182.82亿元,当中有73%来自外部客户,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健康。本季度,菜鸟驿站的站点数同比增长超20%,超过17万个。
阿里巴巴财报提到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为投资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场价格下跌。据同花顺数据,阿里巴巴投资的A股上市公司接近20家,其中持股比例较高的主要是三江购物、圆通速递、苏宁易购等零售和物流相关企业,此外还投资了千方科技、石基信息、安恒信息等科技型公司。
图源:IT桔子
财报发布同日,阿里披露了自愿转换为于香港联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进展。
公司表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公司一直在为公司在香港主要上市做准备。在此过程中公司密切关注并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不断变化的市场及其他外部环境。在正式完成转换香港主要上市之前,公司还需要制定并向股东提交审批一份新的员工持股计划,以遵守香港新修订的规则。新的员工持股计划会继续与公司的长远发展挂钩并与长期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
考虑到上述情况,公司将不会按原计划在2022年底完成主要上市。公司将持续评估各种因素,适时向投资者提供更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宁宁 实习生 向骏泓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