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美丽的西樵山脚下,佛山市南海区召开全区文化发展大会,正式发布《南海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在会上启动了“水上南海”发展计划,集中签约一批文旅项目,持续发力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产人文”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化力量引领城市飞跃,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面向未来,新时代文化发展需把握“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全局统筹;二是坚持运营思维;三是坚持IP引流;四是坚持创新迭代。他强调,南海将通过“塑形”“通脉”“强肌”“醒神”“铸魂”等系列“组合拳”,把南海打造成为“最岭南”的人文之城、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以文化力量引领城市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佛山提出“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作出“务必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重要部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持续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佛山市副市长孙宇表示,21世纪是“文化经济”时代,南海应自觉扛起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使命担当,要做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第一方阵。
“文化竞争力是最根本的竞争力,一流的城市必然拥有一流的文化竞争力。”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表示,在经历拼经济、拼城建后,拼文化将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主战场。
今年以来,南海提出“1114工作体系”,即一目标(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一平台(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一主线(抓改革促转型)、四领域(城产人文)。其中,“城产人文”,是支撑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的“四梁八柱”。如果把南海比做一个生命体,那么城就是“骨骼”,产就是“肉体”,人就是“血液”,文就是“灵魂”。
活动当日,南海正式发布《南海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根据《意见》,南海将坚持以文铸魂,坚持以文塑城,坚持以文兴产,坚持以文化人,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文化引领功能,全力构建南海“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推动文化全面融入生产生活,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为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扎实有力支撑。
五大系列组合拳
助力打造“最岭南”人文之城
当前,佛山正全力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南海扛起文化发展的大旗,如何聚力大文化发展,持续绽放千年古郡新魅力,不断提升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软实力?南海将通过“塑形”“通脉”“强肌”“醒神”“铸魂”等系列“组合拳”,把这座千年古城打造成为“最岭南”的人文之城、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塑形,即构建三带三区,拓展文化发展新格局。三江五脉和历史兴替,造就了南海独具特色的文化特性,形成了“郁水官驿”“桑园围”“省佛通衢”三条互有异同的文化带。南海将依托“三带”,融合数字科技、文化创意、音乐艺术、户外休闲等各类元素,着力建设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以及环樵山水乡活力区,打造南海文旅产业发展的极核。
通脉,即打造水上南海,搭建全域文旅新载体。南海谋划了“水上南海”发展计划,以水为脉将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将着力完善水交通,建设“1+2+6”枢纽码头、6个驿站,开通水上巴士,形成对三大活力区文旅体验的设施支撑。着力发展水旅游,优化岸线景观,开发“4+6+3”主题游线,让人们在游线中领略岭南水乡的风情之美,尽享湾区都市的活力激情。着力发展水经济,重点打造5段活力水岸场景,发展滨水商业、水上装备等业态,塑造水与城共美、水与产共荣的水岸生活圈。
强肌,即围绕文产融合,促进文旅产业新发展。南海将聚焦重大项目引领,推动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平洲玉器珠宝小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促进文旅产业集聚发展;聚焦新型文旅业态,探索培育一批新商业孵化器,打造生活导向、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文化与游戏、动漫、元宇宙等元素结合,大力发展数字创意、电竞动漫等新业态,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聚焦文化品牌塑造,做强醒狮、龙舟、功夫、桑园围等超级“IP”,不断提升“最岭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醒神,即探索艺术赋能,涵养城市发展新气质。11月18日,大地艺术节在西樵开幕,134位全球艺术家精心创作的73个艺术项目将精彩亮相,呈现“最初的湾区”。南海希望通过持续举办大地艺术节,将南海打造成为各类文化载体的集大成者,让乡村美术馆、乡村艺术馆、乡村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走进村庄街巷,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实现在地艺术作品的全域覆盖,使南海大地无处不文化;更希望通过艺术乡建,把乡村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画布舞台,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唤醒老百姓内心深处的审美意识,借力培育乡村文化骨干,打造带不走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探索一条文化艺术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铸魂,即坚持以文化人,焕发昂扬奋进新风貌。南海将持之以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用伦常,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更好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深入开展文化涵养、科学素养、美学修养“三养”提升行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氛围,厚植求真求美、开拓创新的人文土壤。
发布“水上南海”计划
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南海是一座水润之城,西江、北江奔流不息,899条大小河涌覆盖85%以上乡村。近2000公里的“城乡水脉”,既是物阜民丰的生活带,也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动脉。从“三江纵流”到“桑园成围”、从“河涌密布”到“岭南水乡”、从“圩市繁茂”到“百业兴旺”、从“领珠江右岸三百年”到“改革开放先走一步”……江河与海洋,一直是生生南海的重要支撑。
在千年流水的浸润下,南海以水定形,依水而兴,由水而荣。
水是南海时空演进的重要载体,未来,南海将依托郁水官驿文化带、桑园围文化带和省佛通衢这三条文化带,串联南海东中西部文旅资源,突破镇街行政界线,点亮39个文化主IP守护文脉根魂。以水为脉,南海还将联动山湖江岛、古村古迹、墟市田园、产业园区、特色街区等产城人文资源,着力打造“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环樵山水乡活力区”三个产城融合活力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
南海将开通水上巴士主题游线,以水为脉将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在这些线路上,市民可以游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畅享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的风情之美;可以探索南海湾这块珠三角腹地最后的净土,体验听着蛙声入睡、伴着鸟鸣醒来的原始生态;可以漫步人才辈出、翰墨流芳的松塘古村,领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尽享广佛城市会客厅市的繁华热闹,感受湾区都市文化新地标的活力激情。
与此同时,南海将以一条主航道串联三大活力区,以“一主两次”枢纽实现各活力区换乘,以三条外水主题游线和六条内水主题游线,提供差异性体验,丰富文旅体验业态组合。“我们希望,未来人们在南海既可以尽享人间烟火气,体验浪漫繁华、越夜越活力的国潮空间,又可以远离城市喧嚣,与大自然相拥,感受山水辉映、蓝绿交织的惬意风景。”顾耀辉说。
现场,南海还发布了24个落成开放类项目、26个签约类项目、60个招商类项目,分布在七个镇街,涵盖了旅游、文化、体育、影视、餐饮等类型,将进一步促进南海文旅产业新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关婉灵
编辑:关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