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flag里,减肥绝对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在微博平台上,减肥这一话题更是有着超高的热度。
但关于减肥这件事,还是应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减肥,更多的应该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如果在肥胖的同时还出现了以下症状,那就一定要当心了。
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作怪,深圳90后的小敏就是很典型的一个。
案例一:
180斤女孩内分泌失调,检查发现是“多囊”
小敏(化名)是个90后,身高一米七,但体重却有180斤,近两年她发现自己只要工作一忙,压力一大,内分泌就失调。
一次两次,小敏也没放在心上,想着自己调整下作息和生活节奏,应该就没问题。
但没想到的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已经一年没来例假。后来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用过激素治疗,但是只要一停药还是内分泌失调。
为此苦恼不已的小敏去求诊了宝安区中医院名中医馆赵莉娟教授。
赵莉娟接诊后,发现小敏双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内分泌雄激素水平升高,可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同时,空腹血糖正常,葡萄糖负荷后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高峰后延,且腰臀比及BMI均高于正常,考虑为胰岛素抵抗。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问题,它不仅仅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生育、内分泌和容貌,不及时加以控制,还将增加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等代谢障碍和心血管病的风险。
小敏是很典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类患者常呈向心性肥胖,表现为腰围增粗明显(腰围/臀围≥0.8)。肥胖的发生会加重病程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赵莉娟说,多囊的治疗以调补肝肾、燥湿化痰、活血化瘀为主。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键,主要包括作息调整、体重管理、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四大方面。减重必须依靠饮食调整及运动锻炼相互结合。
赵莉娟教授在为患者看诊
案例二:
27岁小艾患“多囊”,瘦的人也可能会中招
虽然患多囊的多是肥胖者,但并不代表瘦的人就不会中招。
27岁的小艾(化名)到医院抽血检查性激素发现内分泌紊乱,彩超显示双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医生说小艾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
可是小艾很不理解,“网上说多囊的人会体毛浓密、长痘、肥胖,可是这些特征我一个都没有,怎么就得病了?
图源:东方IC
其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不是胖人的专属,也不是不治之症,改善生活方式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第一步。
赵莉娟是山西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从山西来到深圳工作,赵莉娟感觉到门诊中遇到的病种有所区别。深圳年轻人多,大城市工作压力也大,经常遇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患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肥胖患者约占40%-60%。主要临床表现为经期紊乱、多毛、痤疮、肥胖等。
有一些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有关,是存在生殖功能障碍的同时伴有糖代谢异常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胰岛素是体内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正常生理激素,从中医角度,赵莉娟认为胰岛素是人体的“血气”,胰岛素抵抗的病理过程即为“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的形成过程。
赵莉娟介绍,对胰岛素抵抗患者来说,食欲旺盛并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则是处于“胃强脾弱”的一种病理状态。
胃纳过旺,势必加重脾运负担,久则脾运不及,易积湿生痰,痰湿蕴热,复困脾胃,二者之间恶性循环,导致人体脂质代谢紊乱。
赵莉娟教授在为患者看诊
多囊产生的原因找到了,除了就诊服药外,对于多囊患者来说,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要调理饮食与合理运动相结合。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赵莉娟提醒,无论是胖是瘦,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和控制体重为主,切忌熬夜,戒酒。
在接受治疗同时要注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调节情志、舒畅心情。
体重的下降可使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更加敏感,情志的调节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赵莉娟建议,多囊患者应养成这样的饮食习惯,总原则: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高蛋白,清淡饮食,三餐固定。
1. 碳水化合物以杂粮为主,多吃白肉(鸡肉、鱼肉),少吃或不吃红肉(牛肉、猪肉);
2. 多用蒸、煮、烤、凉拌等低油方式烹调;
3. 勿暴饮暴食,忌食甜腻、油炸、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肥肉、碳酸饮料、炸鸡、奶茶等)。
图源:东方IC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该如何运动?
1、制定科学的减重计划
反对盲目减重,提倡科学减重。多囊患者的减重计划应有专业人士进行监督及评估。
可提前制定具体可行的锻炼计划,如:每天/每周完成多少锻炼任务,设定每个阶段的小目标,如:1个月内先减重多少斤。
2、自我监测及监督
使用健身追踪装置和技术来计算步数和体能活动强度,可邀请伴侣、朋友协助监督。
理想状态是10000步/天,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30分钟的规划性体能活动或走3000步。除此之外,还要尽量减少久坐。
3、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能活动
长期的有氧运动是肥胖患者减重的最佳选择。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和各种跑步机运动等。
超重患者(BMI>25)如果在6个月内减轻体重的5%-10%会产生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代表减重成功。
即使体重没有减轻,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图源:东方IC
#多囊患者健康管理Tips
1、监测体重
多囊患者应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及是否超标,并进行腰围监测。
肥胖型多囊患者需完善空腹血脂(测定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等检查评估血脂情况。
所有多囊女性应完善基础血糖水平评估,此后应该每隔1-3年评估1次。
来源:宝安区中医院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