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苏童、西川相聚“在岛屿读书”:开启文坛老友记的旅行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2-11-18 20:12

当余华、苏童、西川这些文坛大家相聚在一座风光秀丽的海岛,开启一趟“文坛老友记”的诗和远方之旅。没有综艺节目里惯见的“任务、挑战”和游戏,没有真人秀,他们只谈书,分享读书的心得和感受,偶尔也会在海岛上徜徉,在海边诗会中朗诵,在悬崖峭壁间听浪、观星……这样一档文坛大家、海岛与读书的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最近在江苏卫视开播的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让观众和书迷们都眼前一亮。

人物主kv.jpg

节目首播后,观众们一边从中汲取文学养分,一边惊叹于作家们接地气的生活日常。与当下荧屏的各类节目相比,《我在岛屿读书》更像一股清流,将聚光灯投向“有趣的灵魂”,让铅字背后的作家变得鲜活。

近日,南都记者在线观看了该节目的精华片花,并对制片人颜小可进行了采访。对于有人担心“节目综艺感不强”,他颇为淡定地说:“我们没有往综艺娱乐的方向上去做一些摇摆不定的尝试,我们选择往一个场景丰富、形式活泼的读书节目的方向去努力。这群文学大家本身就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思考,才是节目最有魅力的地方。”

初衷

被余华一次次拒绝,最终打动他的是

“和文坛老友相聚,聊聊如何读本好书”

《我在岛屿读书》是余华的首部外景纪实类节目,也是苏童、西川等文学大家首次以常驻嘉宾的身份出现在电视节目之中,后续节目中还汇聚了程永新、叶兆言、祝勇、欧阳江河、黄蓓佳、肖全等一众在文学艺术领域有很高建树的文化大家作为飞行嘉宾。实际上,凑齐这样一套“文坛大家阵容”殊为不易。

余华.jpg

制片人颜小可坦言:“邀约这些文坛大家确实挺费工夫的。像余华老师,前后婉拒了好几次,他很有礼貌地跟我们说‘不上电视节目、不上综艺’。但我们没有放弃,通过各种渠道,一遍遍地跟余华老师交流沟通:这是一个以前没有过的读书节目,聊读书、聊读书的感受,分享读书的心得。为什么要去海岛?因为我们希望用这样一种形式让更多读者能够轻松进入到节目中来,而不是坐在演播厅正襟危坐地谈论如何读书。”正是这样的节目底色,最终打动了像余华这样的文学大家。

左起西川程永新余华.jpg

来到海南,乘船出发驶往分界洲岛时,余华、苏童、西川三人颇有点“老夫聊发少年狂”,看着海浪击打礁石,他们也不断抛出感慨人生的诗句,甚至笑问对方“想跳舞吗?”。能和一群文坛老友相聚来聊读书,促使他们愿意来到这个节目当中。

在飞行嘉宾的选择上,节目组充分尊重余华、苏童、西川等人的意愿,有意识地找他们彼此熟悉的人,让谈话能够自然而然地展开。“有一期聊诗歌,飞行嘉宾是诗人欧阳江河;有一期聊散文,飞行嘉宾是擅长散文写作的祝勇老师;有一期聊文学与影像关系,来的是摄影师肖全;有一期聊儿童文学,飞行嘉宾是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老师。”

房琪单人.jpg

此外,节目还特别设置了“读书小助理”这个角色,房琪既是“岛屿书屋”的气氛担当,也是大多数年轻人的代表。“就像家里来了几个大咖客人,家里的小姑娘就是这么一种自然的状态,或加入聊天谈话,或提出自己的问题,有时候也会离开一会儿。她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剂作用。”颜小可说。

创新

挑战生活流叙事,

展现文学大家的语言魅力

“岛屿书屋”满足了观众对“诗和远方”最美好的想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品味书香,最惬意的生活不过如此。颜小可认为,这也是《我在岛屿读书》选择海岛这样一个自然环境作为阅读场景的原因所在。“岛屿的生活和景色,与阅读这件事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概念与效果的叠加,是“1+1>2”的美好的叠加。”

左起西川程永新.jpg

《我在岛屿读书》的创新之处是不设固定环节、不设任务挑战,展现文坛大家们真实、自然和接地气的样子。但不可避免的是,这样的节目模式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疑虑,比如“综艺感不强,戏剧冲突不够,场景不丰富”等。对此,颜小可和主创团队作出了自己的权衡和取舍。

“一方面我们充分尊重节目嘉宾们的真实想法,不做表演,不做艺人嘉宾在综艺节目上的任务、游戏。他们在一起聊天,自然而然地说说话,在岛上逛一逛,就构成了这个节目比较真实、自然流露的风格。另一方面,我们想要制作一档纯粹的读书类节目。这群文学大家本身就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他们的思考、语言才是最有魅力的地方。这些作家大咖不应该成为综艺娱乐节目的辅料,他们本身就是构成一个好看节目的主料。”

从首期节目的播出效果来看,真实的记录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对观众而言,节目中的余华、苏童和西川,熟悉得仿佛就像身边的老友,他们的交流对话,他们对作家及其作品的解读,常常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他们总是能够用非常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一个问题表达得非常有魅力,一次又一次给观众带来惊喜。

颜小可透露,节目后期场景会更加丰富,也会出现一些高光时刻,“就是类似‘老夫聊发少年狂’这样的感性场面,大家也会看到海边的诗会,在悬崖峭壁间看投影电影,还有观星等等。我们不断地切换他们聊文学、聊读书的场景,让这群已经见过很多世面的作家,能够更多受到一些自然环境的刺激,让他们的聊天状态更好。”

IP开发

对“岛屿”这个意向做深层次的延展

让节目嘉宾的年龄维度和时代跨度更大

这样一档全新的读书类节目,对制作团队而言也是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比如,我们在岛上发通告的时间,就是作家们的起床时间。他们起床了、吃点东西就三三两两来到书屋,大家聊天,然后再去逛一逛……节目自然地展现他们读书、聊书、行走的原生状态,这是跟以往录制综艺节目不一样的地方。”

这也是一档文化属性极强的节目,给制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岛屿读书》中,涉及众多古今中外经典著作,并通过作品对作家及其所处年代进行了深入解读,对我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系统梳理。这些无不考验制作团队的阅读积累。“团队通过做这个节目,让自己首先变成半个书迷,也试图成为电视导演中阅读量比较大、积累比较厚的一群人。这样你才能知道这个节目的味道在哪里,你做出来的节目才能吸引到真正的读者。”

在节目组看来,《我在岛屿读书》最想传达的价值观就是多去看看书,读书是一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美好事情。“我们觉得一个读书节目,评价它是否成功,就是看完这个节目,你是否有想去翻开几本书、去读一读的冲动。”

节目组还在不断开发节目的创新模式。颜小可表示:“这一季节目,我们主要围绕几位熟悉的作家朋友们展开,我们在后续IP开发的时候,会思考如何让节目嘉宾的年龄维度及时代跨度更大一些,需要一些不同年代、不同时代的嘉宾加入进来。第一季我们选择了一个真正的岛屿(来进行拍摄),在后续IP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也会对‘岛屿’这个意向做一些深层次的延展和延伸。”

采写:南都记者 蔡丽怡

编辑:刘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