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领域将增加一家新的上市公司。
近日,南都湾财社透过证监会网站注意到,知名保健食品21金维他的母公司民生健康已成功过会,将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根据民生健康披露,若成功上市,募集资金将投入到保健食品智能化生产线建设等。
民生健康创业板注册已过会(来源:深交所创业板网站)
作为一家老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市场上流通38年的21金维他是该公司“当仁不让”的大品种,而在招股书中,21金维他的“家底”被悉数披露。
南都湾财社记者透过民生健康最新招股书注意到,包括21金维他在内的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系列产品,近三年收入占比均超过94%。
招股书中提供的数据,更反映出21金维他这一产品对民生健康的重要性,2019年、2020年和2021年,21金维他分别卖出9.37亿片、11.92亿片和12.46亿片。同期,该公司的营收分别是3.505亿元、4.394亿元和4.896亿元;同期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369.12万元、5071.86万元和7022.43万元。
由此可见,21金维他的销售量与民生健康的业绩是紧密挂钩。
包括21金维他在内的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系列,是民生健康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来源:民生健康招股书)
与其他类别的保健食品一样,“21金维他”同样是高毛利产品。
南都湾财社记者从招股书中留意到,21金维他的平均售价在0.33元/片浮动,不过成本价却仅0.11元/片左右,按照该公司说法,每片21金维他的毛利率维持在70%左右。
通过直观数据,21金维他的高毛利更“显而易见”,例如规格为100片/瓶的21金维他,在去除包装费、销售费用等后,成本费用仅为10.07元/瓶,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该产品的终端销售单价为69.80元/瓶。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为了尽量减少21金维他对公司业绩影响,民生健康将益生菌作为增长第二曲线进行布局,不过从业绩表现来看,2019年至2021年,其益生菌产品收入占比在3%至5%之间浮动,对该公司业绩影响甚少。
那么,目前仅单一产品作支撑、第二曲线未“起势”的民生健康,后市能走多远?以民生健康发行新股不超过8913.86万股,募资规模4.64亿元计算,该个股发行价可能为5.2元/股左右。按照民生健康每股收益0.27元计算,该个股市盈率(PE)约19.25倍,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目前保健食品汤臣倍健等所处的行业,滚动市盈率(TTM)为32.95倍。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稳定,从2017年的148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75%,预计2022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这千亿市场规模下,未上市的直销公司占据“半壁江山”,而剩余的份额则是由走商超、药店渠道的保健食品公司及医药企业占据,这其中包含了汤臣倍健、金达威、交大昂立及仙乐健康等上市公司。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相比于民生健康的单品“打天下”,上述保健食品上市公司基本上是以“拳头产品+多品类”进行经营。例如行业龙头汤臣倍健,其登陆资本市场前就以蛋白粉为基础,横向延伸至维生素等膳食补充剂,这使得该公司在2010年上市前后普遍获得资本市场看好,当时发行定价就在110元/股;截至今年三季度,汤臣倍健营收约61亿元左右。
不过,“保健食品第一股”交大昂立则是“反面教材”,2001年则是依赖旗下产品“昂立一号”销售4亿元以上成功上市,并且将该品牌作为主力业务进行发展,但2018年起该公司保健品收入后,2018、2019和2021报告期净利润录得亏损,并一度被推向退市边缘(后来通过业务调整等,净利润转正度过危机)。在此期间,交大昂立曾希望通过转型直销和投资医养自救,但均未能扭转业绩疲态。
业界分析认为,虽然维生素是保健食品市场上备受关注且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热门品种,但由于市场上可选品类众多且竞争压力大,即使有“21金维他”品牌壁垒的民生健康,也存在被新兴品牌或竞争对手(如善存)蚕食市场的风险,因此,该公司上市后尽可能丰富保健食品品类,才能维持后市持续增长。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对于非直销类的保健食品企业,渠道危机也是其需要面对的风险,其中他们较为倚重的线下药店渠道,可能因疫情散发以及医保卡制度完善等,而出现市场萎缩。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米内网数据,该机构更新了对2022年国内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保健品市场的预测,数据显示,保健品市场规模自2019年起持续下滑,2022年预计跌至170亿元。这也意味着,相关企业可能要对线上等渠道进行加码。
针对民生健康上市后走势,以及21金维他能否借力资本“起飞”,南都湾财社记者将持续关注。
南都湾财社记者 贝贝
编辑:贝贝,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