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感染新冠会增加健康风险?这些预防措施,在家就能做!

南方都市报APP • 新闻快线
转载2022-11-20 13:18

11月11日

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公布

二十条优化措施

不是放松防控

更不是放开、“躺平”

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

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那么

普通人如何科学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

今天

科普君就来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反复感染新冠会增加健康风险吗?

近日,一篇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反复感染新冠肺炎会显著增加多个器官系统健康风险。再次或多次感染新冠肺炎的结果包括易患影响肺、心脏、血液、肌肉骨骼和胃肠道系统等疾病,还会导致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精神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

跨省旅游如何管理?

在1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表示,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要求防控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流调和风险研判,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跨省旅游管理政策优化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二十条措施取消了中风险区等级,高风险区范围仅限于楼栋或单元。”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说,跨省旅游联动管理政策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

李晓勇表示,整治个别地区“一刀切”、层层加码、随意限制跨省旅游经营活动,有利于受疫情影响的旅游行业恢复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11月15日印发通知明确,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跨省游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并对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旅行社要积极引导游客主动进行核酸检测,推动防控关口前移。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继续暂停,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业务暂不恢复。

以后如何做核酸?

核酸检测频次有明确规定

二十条优化调整措施,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在1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按照二十条措施当中关于核酸检测的优化措施,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时候,只有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发生社区传播和疫情底数不清的时候,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沈洪兵解释,在没有疫情的地区,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风险大小综合研判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

如果根据疫情评估需要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沈洪兵介绍:

  • 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 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针对核酸检测周期的问题,沈洪兵表示,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个人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任何时候都应尽可能避免感染,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以及避免人员聚集,这些物理防护手段始终有效。

勤洗手

在日常生活中,手接触的东西最多,最容易被污染,勤洗手和戴口罩同等重要。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接触公用物品时,一定要注意手消毒。

科学戴口罩

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坚持佩戴口罩可以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用防护口罩(俗称N95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俗称K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都具有防护功能,符合防疫要求。

以上几种口罩从防疫效果上来看:医用防护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辨别口罩是否符合防疫要求,可以从口罩外包装上的编码进行判断。

  • 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

  • 颗粒物防护口罩【GB 2626-2019】

  • 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

  •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 0969-2013】

  • 儿童口罩【GB/T 38880-2020】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加强针)可以降低感染后重症的风险,建议尚未接种加强针的朋友尽快接种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应对新冠病毒,最强大的武器是自身的免疫力。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除了做好以上个人防护措施外,在家中也要做好日常的药品储备。

家庭可以储备哪些医疗物品?

随着人们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准备“家庭应急包”,以应对突发事件。2020年10月,广东省卫健委印发《关于家庭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的通知》,公布家庭卫生应急物资8大类33项。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

此外,公众也可以自备一些抗原检测试剂,当身体出现不适,第一时间自我检测,自觉居家隔离,和亲人、朋友保持距离。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

温馨提示

在准备上述药品和物品时,要注意保质期。定期检查上述物资,过期的要及时丢弃换新。不管是药品还是医用物品,都有保质期,一次不要囤积太多。

来源:广东科普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泉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