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把城市管理的“小切口”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的“大突破”?怎样在法、理、情中找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佳平衡点?近年来,东莞城管系统一直在探索。
今年,他们揭晓了答案——以“小微执法”遏制“小微违法”。
东莞采用了广东省首创的“小微执法”工作模式,坚持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并于11月8日创新推出一批免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以及免强制清单,高效促进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不仅如此,还有分局正在自主研究如何运用科技赋能于日常的“小微执法”,这更是一次富有巧思的尝试。
从“小微执法”中,见证东莞城市管理的智慧与决心。
人情味执法,程序更优化
执法过程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注重人情味的执法模式,才更容易被市民接受。
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政策法规科四级主任科员唐佳竹介绍道,“小微执法”工作核心是坚持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突出宣传教育的作用,引导全体市民群众自觉维护城市秩序。
“我们要营造包容宽松、有温度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像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或乱停乱放电动自行车等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行为,将不再被处罚。”唐佳竹说,坚决反对“以罚代管”“一刀切”等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
东莞城管执法人员开展“小微执法”。
在处罚程序上,东莞城管也做了明显的优化。唐佳竹表示,如确有必要进行适度处罚的,“小微执法”创新性优化行政处罚的执法方式、执法文书、缴款方式、取证手段,增加“扫一扫”现场执法罚款等科技手段,实现当场立案、当场处罚、当场缴款、当场结案,执法办案时间最快可短缩至10分钟,避免当事人因履行处罚程序而增加不必要的时间成本。
“虽然强调不以处罚为目的,但并不代表城管部门减弱执法力度。”唐佳竹说,对于符合免罚情形的,东莞城管要求当事人签署《轻微违法行为包容免罚承诺书》,以书面形式提醒当事人存在的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规定、免处罚依据,并承诺立行立改、遵纪守法; 如果市民群众对于违法行为不愿意主动纠正或事后重复违法的,城管部门可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且拒不改正符合从重情节的民众,还可能面临从重处罚。
“通过包容免罚给执法‘加温度’,是‘小微执法’对执法方式的优化,也是‘柔性’执法的一大表现。‘免罚清单’的出台事实上是督促每一位市民群众践行好城市‘主人翁’责任,主动参与到美丽东莞的城市建设当中。”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政策法规科科长华玉锋说。
东莞城管执法人员开展“小微执法”。
科技来赋能,助力微执法
众所周知,占道经营和无照商贩乱摆卖是城市管理的“顽疾”,也是冲突最容易发生的地方。
东莞市城管局石碣分局执法股股长李长华认为,“小微执法”解决了城管领域“不愿罚、不认罚”的痛点。李长华回忆到,今年5月18日石碣分局处罚的某水果店占道经营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水果店店主原为无照乱摆卖摊贩,以往因罚金高、流程繁,抵触情绪强烈。我们执法时总会遇到这种困难。”
启用“小微执法”后,石碣分局以“通知、劝导、行动、处罚”的方式实施“三教才罚”,同时结合“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解决“快速取证、当场处罚、现场缴款”,让执法人员愿意使用、让被处罚人能够接受,有效促进了“门前三包”“乱摆乱卖”等工作的开展。
“以前执法人员还要做特别多的执法文书,有时近20页且要签近30个名字。”而“小微执法”工作模式的推出,实现了执法文书、缴费方式的优化,使得从前的“现场执法2小时、案件流程1星期”变成“5分钟内处罚完”。执法程序优化是李长华最直接的感受。
“小微执法”现阶段还面临着取证难、处罚难的情况。李长华表示,平日里执法人员经常面临“我第一次把垃圾扔路上、我第一次乱拉乱挂、我第一次摆出来占道经营、我第一次过来摆摊”等解释。所以,在他看来,谁执法,谁普法。处罚不是最终目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作为执法股股长的他,曾绞尽脑汁地想要解决这一问题。
“我以前是无线电工程专业毕业的。所以我想,咱们城管是否也可以用科技赋能来帮助解决问题?”20年前就学会编程,写过网页和数据库连接程序的李长华,提出了新想法——做一个小程序。
为此,他结合日常实际十类“小微执法”处罚事项,正在努力开发名为“城管微执法”的小程序,对每种类别均进行记录,例如店铺以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确定责任主体、楼盘小区以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确定管理主体、农贸市场以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确定宣教主体,目的是“三教而罚”、寓“教”于“罚”。
石碣分局正在开发的“城管微执法”小程序,目前还在测试阶段。
“这是全广东省都还没有的‘城管微执法’小程序,希望我们加把劲,让它尽快可以投入使用。”李长华的新尝试,给东莞的“小微执法”增添了一束智慧的火花。
其实,不只是李长华想到了科技赋能。此前东莞市城管局在其召开的“小微执法”新闻发布会上就曾提及,将结合东莞智慧城管系统开发,探索非现场执法方式,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设备、大数据共享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违法问题,并通过视频监控抓拍等现代科技采集违法证据、使用执法记录仪制作视频笔录;开发执法软件,借鉴公安交警通过便携式手持pose机打印处罚决定书的做法,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可见,东莞城管正在由上而下地、有意识、有序地开展科技赋能“小微执法”的行动。
“小微执法”积极成效凸显
细节之中见文明。“小微执法”工作模式推行以来,免罚事项多了、路面垃圾反而少了,执法案件多了、信访投诉反而少了,也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商铺、企业参与到城市共治共建当中,如连锁餐饮企业与城管部门共建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沿街商铺与城管部门共推“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等。
“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一直是“小微执法”重点规范的行为。“通过普及和宣传,今年城管片长与市民(店铺、物业等)签‘门前三包’责任书的时候,很多市民对我们的城管片长说‘我知道了,不用你说了,我们会遵守’。听到这句话,我们还是很开心的。”李长华说。
石碣城管分局正在开展“小微执法”。
想要做好城市管理,与市民群众的距离需要更近,石碣分局也有妙招:分局建立了工作群,邀请愿意遵守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市民进群,目前建立了7个片区工作群,分局班子均在群里回应市民诉求,得到了一致好评。
唐佳竹表示,如今东莞城管与市民群众的沟通互动越来越多,群众对城管的不理解甚至对抗情绪越来越少,对城管工作的支持、理解、配合也就大幅度提升,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打开新局面,力争实现微治理、大改变。
“有困难,找城管”,正在成为东莞社会新风潮。
“小微执法”走深走实进行时
治理“小微违法”行为,就是需要像“小微执法”这样有智慧、有温度的执法方式。
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永定曾表示,东莞城管采用全省首创的“小微执法”工作模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让执法更有温度,服务更有质量,管理更加高效。
当事人签署包容免罚承诺书。
“‘小微执法’成效明显。许多店主的整改态度都是良好的,自觉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我们就会对其实施包容免罚。”李长华表示,执法人员会积极使用“两平台”短信提醒等功能,要求店主限期内前往分局签署《包容免罚承诺书》,店主们也表示将全力配合城管和村(社区)管理工作,认真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这种转变是所有人喜闻乐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小微执法”与城管片长、玉兰女子队也息息相关,其主要依托两者在全市34个镇街(园区)具体落地实施。唐佳竹用一句话阐明了其之间的关系:“‘小微执法’是城管片长、玉兰女子队开展城市治理工作的有力抓手。”
东莞市中心。 南都记者 陈辉 摄
纠正市民不文明行为,提高市民文明意识,是改善软环境、深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小微执法”在东莞的城市管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硬核”手段+“柔性”执法,刚柔并济方可得法。受此影响,一种全民主动参与城市治理的良性氛围正在东莞的大街小巷中加速形成。
站在“双万”城市新起点,东莞城管未来又将如何以“城市品质提升主力军”的角色,推动更高品质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这一切,承载着超千万人的期待。
咬定青山不放松,东莞城管系统正有这样的决心。未来,东莞将继续推动“小微执法”走深走实,加强宣传引导、严格规范执法,利用“城管片长”“玉兰女子队”等服务品牌,并将重点推进科技赋能,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积聚更多力量,提高内部监督效能和服务市民便捷度,进一步强化与市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全社会携手营造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美丽东莞。
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 图为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编辑:曾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