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得想用脑袋去撞墙,想找人用绳子勒紧自己的脑袋。
脑袋像要爆炸了,白天完全不能工作,晚上无法入睡。
不仅头很痛,而且还畏光、畏声、呕吐,太痛苦了……
以上都是偏头痛发作的真实写照。偏头痛之痛难以描述,偏头痛面临的治疗困境让很多患者感到十分焦虑,而让医学专家担心的止痛药滥用情况也日趋严重。
值得庆幸的是,偏头痛的救星来了!在结束不久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诺华重磅创新产品Aimovig(依瑞奈尤单抗)首次亮相本届进博会,这是中国20年来首个偏头痛创新治疗特效药,为中国偏头痛患者带来全新治疗方案。而借助“港澳药械通”政策,该药今年已经在粤港澳大湾区指定医疗机构先行落地。
主持人曾姐姐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李焰生在上海进博会直播间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刘中霖连线
为了让大家更为深入地了解偏头痛防治的相关知识,进博会期间,南方都市报进博会直播间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李焰生,并云端连线在广州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刘中霖,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击破偏头痛之痛》的讲座,直播获得了23万+的关注。
患者可通过写头痛日记找到诱发因素
很多人不把偏头痛当作一种疾病,认为是最近没休息好造成的,那么偏头痛是疾病吗?李焰生对此解释:“首先,大家要明确偏头痛是一种疾病,而不是症状。现阶段科学研究并未对导致偏头痛的成因有所定义。从国际上的研究数据来看,在欧美国家12%-15%的18岁以上的人群都患有偏头痛。10年前我国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8%以上的成年人患偏头痛的比例为9.3%,也就是说,每10个中青年里,就有1人正在饱受偏头痛之苦,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2至3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李焰生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病情特征为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剧烈头痛,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畏光、畏声、恶心呕吐。偏头痛除疾病本身造成损害之外,往往伴有多种并发症,包括:抑郁、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等,给患者带来疾病负担。
李焰生提到:“从临床上发现的规律来看,60%患者的父母或同胞都患有偏头痛。偏头痛患者的脑袋比普通人更加敏感,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容易产生功能紊乱,引起头痛。”据两位专家介绍,甚至有些人吃奶酪、味精都会引发偏头痛。调查显示,有偏头痛的人罹患焦虑和抑郁症比健康的人更常见,偏头痛患者相较于非偏头痛人群患抑郁障碍的风险高3倍多,34%-57%偏头痛共病抑郁症。
那么,偏头痛的高危人群如何预防?“偏头痛最常见于30至39岁的人群,在这个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达到7%和24%。偏头痛也倾向于在家庭中发生。女性高发可能与内分泌和代谢因素有关,女性在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刘中霖和李焰生都表示,“患者偏头痛发作时往往是有诱因的,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要求患者写头痛日记,找到每位患者可能的诱因,尽量去避免。比如,近期有否感觉压力过大,睡眠不好,偏头痛发作期是否与女性的生理期有关,男性则可以关注是否因为喝酒等原因导致。”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刘中霖
止痛药吃多了会导致药物过量性头痛
“偏头痛发作时,就像把钉子钉进脑袋里,一波一波敲打着(搏动性跳动),严重时还出现恶心、呕吐、畏声、畏光以及活动后头痛加重的情况。”两位专家这样表述偏头痛给患者带来的感受。
当下,偏头痛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专家提醒如果一个月有两次以上的偏头痛发作,就应该及时就诊,不能随便使用大量的止痛药,否则很容易变成慢性偏头痛,导致药物过量性头痛的发生。
“我有个年轻的患者,一个月要吃6盒药。在我的门诊患者中80%都是慢性偏头痛,其中三成以上是药物滥用型头痛。” 对于目前临床上用药的瓶颈,刘中霖分析,目前中国偏头痛患者止痛药滥用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偏头痛患者在就诊时表示,服用止痛药一段时间后好像没有作用了,然后就自行加大剂量。这些偏头痛患者,80%都会伴有过度使用止痛片,但这种超剂量的使用,很可能会诱发明显的副作用,并且可能有药物成瘾,不仅只是伤胃,甚至引发药物过量性头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李焰生和主持人曾姐姐
据李焰生介绍,偏头痛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止痛和缓解期预防。如果处于急性期但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止痛片来缓解。但止痛片不仅会导致严重胃肠道反应,长期、大量使用还会损害肝肾功能。而用于偏头痛的预防药物大多不具有偏头痛治疗的适应症,而且不良反应明显,治疗效果有限,常不能被患者广泛接受。民间流传各种治疗偏头痛的偏方,疗效和安全性也均无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偏头痛患者,80%都会伴有抑郁焦虑。这些人群容易发生晕厥,容易有心脏、脑缺陷,发育缺陷。老实说50岁以下的人群如果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却发生了和老年人不一样的脑梗死,我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偏头痛。”李焰生补充道。
使用创新药每月偏头痛发作次数可减少一半以上
“导致很多急性患者慢性化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正规的预防性治疗,而是等到头痛的时候才开始吃止痛药,从而导致止痛药滥用,临床中见过不少因止痛药导致胃出血的病人。” 刘中霖强调。
对此,李焰生也非常赞同。他认为很多偏头痛患者在治疗上存在误区,只有痛得难以忍受了才去吃药,而没有想到预防性用药,结果止痛药越吃越多。“当然这和我们现有的药存在不少不良反应也有很大关系,比如:有的药吃了会发胖,这让很多女性患者不愿意服用;有些药服用后会出现感觉障碍以及口角、手指尖的麻木,甚至会出现认知障碍。而有些药还有不少限制,如果你有结石不能用。而像β受体阻滞剂,因为本身激素限制,很多女性患者不能用。青少年男性用了以后,心率、血压都会变低,有的还会出现运动不耐受。”
第五届进博会上海直播现场
“我认为20年来首个偏头痛创新治疗特效药依瑞奈尤单抗的出现,改变了现在偏头痛的治疗瓶颈。”刘中霖称。资料显示,依瑞奈尤单抗是唯一一种在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方面拥有长达5年临床试验数据的靶向抑制CGRP药物,充分证明了其对偏头痛患者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该药在内地还没有上市,但获益于“港澳药械通”政策,今年7月该药已经在“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完成了首针注射。而刘中霖就是国内首个为患者使用依瑞奈尤单抗的医生。据刘中霖在临床的观察:“目前已经给来自全国各地的55位患者接种了这一针剂,通常一至两周即可见效,大部分患者一周内即可见效。71%患者在使用后每月偏头痛天数减少一半以上,36%完全无发作,平均每月发作次数减少7天。”
对于依瑞奈尤单抗的作用机制,李焰生提到,依瑞奈尤单抗是以CGRP为靶点研发出偏头痛治疗药物,该药是一种针剂,通过直击偏头痛病灶,每月注射一次即可显著降低偏头痛天数。通常一周即可起效。据悉,依瑞奈尤单抗2018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已经在70多个国家上市。多项研究显示,这个药适用于每月偏头痛天数≥4天的成人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迄今为止,5年时间里,这款药物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两位专家表示按照现有的药物使用经验,如果有效的话,维持半年到一年后,就可以逐渐减少药物的用量。
如果你错过了直播可以通过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直播:南都记者 曾文琼
采写:曾文琼 伍月明
摄影:邓启祥 张静薇
实习生:蒋源
编辑:曾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