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怎么实施?银保监会主席、人社部副部长集中回应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养老
原创2022-11-23 18:20

个人养老金又有新进展。11月23日,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公布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包含6家公司的7款养老保险产品,均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分别为:中国人寿国寿鑫享宝,人保寿险福寿年年,太平人寿太平岁岁金生、太平养老太平盛世福享金生、泰康人寿泰康臻享百岁、泰康臻享百岁B款、国民养老保险国民共同富裕。

微信图片_20221123161659.png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近日个人养老金相关动作频繁。针对外界普遍关注的个人养老金问题,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和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均作出回应。据了解,个人养老金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准备完成,即将启动实施。“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最要紧的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名实相符、运作安全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主题演讲中称。

人社部

个人养老金各项准备工作已准备完成,即将启动实施

备受关注的个人养老金进展如何?11月23日,人社部副部长李忠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透露,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接测试进展顺利,基本具备上线运行能力。首批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金融机构已经确定,个人养老金产品陆续推出。个人养老金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准备完成,即将启动实施。

“个人养老金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实施中还会有一些我们始料不及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我们在部分城市或地区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开。”他强调,个人养老金的实施要坚持循序渐进。南都注意到,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城市名单还未发布。

李忠表示,随着今后个人养老金制度覆盖到全国,符合条件的人员都可以参加,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如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设计更加稳健的金融产品,研究二、三支柱衔接的条件和路径等。

他还特别强调,个人养老金的实施,要坚持方便快捷。“一个好的政策,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得明、看得懂、好操作,这也需要不断完善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交互和共享。”

李忠称,个人养老金的实施,要坚持政府引导。个人养老金是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的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要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合理划分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养老责任,充分利用税收政优惠等支持政策,引导具备条件的人员积极参加。此外,要坚持市场运作,个人养老金的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更多社会责任感强,具备资质的金融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设计提供更多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明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个人养老金的实施。

坚持安全规范也同样重要。李忠表示,个人养老金业务链条长,管理环节多,投资运营周期长,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职责分工,严格监督管理,形成监管合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

银保监会

中国居民存款超110万亿,社会养老金融需求有待释放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近日关于个人养老金的相关动作频繁。

11月4日,《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正式发布,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个人养老金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11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同步发布的还有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其中商业银行23家、理财公司11家;11月20日,工商银行率先在广州、青岛、合肥、西安、成都5个城市同时发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这也是我国首次发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11月22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

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提到,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改善社会领域供给的重要举措。截至2021年末,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口10.29亿人,基金结余6.4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职工超过7000万人,积累基金4.4万亿元。“第三支柱方面,经过近些年的清理整治,目前真正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产品快速增加,为人民群众积累了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养老责任准备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一年来,投保人数超过25万,其中包括4.7万新产业、新业态劳动者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养老理财已发行49只产品,规模合计1000亿元。”郭树清称。

郭树清表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最要紧的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名实相符、运作安全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通过优化大类资产配置,设立收益平滑基金和风险准备基金,为不同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的群体,提供相匹配的养老金融产品。三个支柱所积累的养老保险资金,都应坚持“长期投资长期收益、价值投资创造价值、审慎投资合理回报”理念,将一定比例投入社会领域的事业和产业,发挥出强大的“动车组”作用。

同样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受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的委托,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陈映东就此问题表示,要统筹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同时也要持续深化商业养老金融改革。

陈映东称,随着人民群众养老意识的增强,社会养老金融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当前我国居民存款已经超过110万亿,社会财富转化为长期养老资金的潜力巨大,为第三支柱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他表示,推进第三支柱规范发展,需要统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落实有税收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核心是建立账户体系,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实现养老资金长期积累;二是协调发展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以普惠为根本,以创新为抓手,在养老金积累、投资领取等方面,推动金融机构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两者紧密衔接,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

此外,要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据介绍,2018年银保监会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开展了税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运用税收优惠推动第三制度发展,在制度设计、市场培育、消费者教育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台,将税收优惠政策扩展到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公募基金等,标志着政府政策支持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到新阶段。

陈映东表示,为推进制度落地实施,金融监管部门已出台了相关的配套规定,明确金融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条件,产品要求、经营规则等,同时指导搭建金融行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交易和信息交互。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抓住政策机遇,积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用实打实的业绩为人民群众提供长期稳健的回报。

同时,要持续深化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在建设第三支柱过程中锚定社会需求,将养老金融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陈映东表示,去年以来,银保监会已经陆续推出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特定养老储蓄等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银保监会批设了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批准美国信安金融入股养老金管理公司,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适应多元化需求的养老金融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从国内外养老金融发展的历程来看,个人养老金市场从起步到壮大还需要较长时间,金融机构要久久为功,平衡好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效益与成本的关系,抓好经营管理,切实防范风险。金融监管部门也将密切关注政策的实施效果,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适时研究完善监管规定。”陈映东说。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