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此前报道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航运干线出现大规模“堵船”现象,引发广泛关注。11月29日,南都记者了解到,同在长洲船闸下行等待调度的船舶还有700多艘,与此前上千艘相比,已有所减少。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航道管理处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堵船情况已有所缓解,但全部疏通大概需要等到明年1月份。
南都此前报道,跑了20多年西江航运的陈勇(化名)有一艘载重1800吨的货船。今年8月,他接到一笔运货单,从广西来宾武宣县运送1200吨水泥到广东东莞。此次货运,他需要先经大藤峡闸口上行去武宣装货,然后再经过大藤峡闸口下行前往广东东莞。
8月14日,他从广西桂平出发,当时在大藤峡闸上行已经堵了约1300多艘船。陈勇说,在他排队等待调度20多天后,等来了大藤峡船闸施工需封航半个月的消息。9月30日,他的船才顺利上行通过大藤峡船闸,前往取货。当他下行返回大藤峡船闸时,西江已进入冬季的枯水期,船舶吃水深度受到严格限制,当时他的船吃水深度为2.6米,这让他始终被“拒之门外”。
至10月31日,他才下行通过大藤峡船闸口。然而,当他的船到了西江航运干线最后一个梯级枢纽——长洲船闸,这里也早已挤满密密麻麻等待调度过闸的内河船家,面对愈发收紧的吃水深度限制,陈勇再次陷入等待。
11月29日,南都记者再次联系陈勇获悉,在其又等待了45天后,他最终于11月25日顺利通过长洲船闸,目前已在东莞卸货中。最终,他花了3个多月完成了这趟船运。
陈勇向南都记者算了一笔账,这趟跑船他获得的运费是8万元,但这艘船每个月的贷款就需要3万元,本来一个月内便可完成的运输,如今花费3个月多月才最终到达,还没算上船舶航行的油费和工人的工资。“这趟运输注定亏本。”但他也向南都记者乐观地表示,“之后还会继续跑船,期待下次能把钱赚回来。”
南都记者查询获悉,此前11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发布通告称,自11月17日起,对长洲船闸出港船舶吃水深度从1.2米恢复至2.7米。但通告同时指出,长洲船闸每天接受符合吃水要求的下行船舶数量不能超过100艘,其中来自桂平船闸的船舶数量每天不能超过50艘,来自贵港港的船舶每天不能超过17艘,来自梧州港的船舶每天不能超过8艘。
对于西江航运干线持续出现“堵船”现象,11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航道管理处工作人员曾告诉南都记者,此次大量滞航是因为今年降雨量整体偏少,进入枯水期后,下游航道水量不够深,导致如今许多重船无法通航,从而造成了船舶滞留。
近日,南都记者再次联系上述航道管理处,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堵船情况已有所缓解。但他同时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长洲船闸限制每天下行船舶数量不能超过100艘,主要是根据处于枯水期的船闸通过能力所设定,按目前通行趋势,全部疏通大概需要等到明年1月份,但我们努力在今年12月中下旬将所堵船只数量降到600艘以下。”
据公开资料显示,西江航运干线,是我国第二大通航河流珠江水系的主通道,是内河船舶上下两广的必经之路,其货运量约占珠江干线运输量的70%,是广西内河最繁忙的水运干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为改善西江水道的航运能力,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西江航运干线南宁至梧州段,先后建成了西津、贵港、大藤峡、桂平和长洲多个梯级枢纽船闸。
事实上,“堵船”在西江并不罕见。每逢冬季南方进入枯水期,船舶滞航的问题便时常出现。有船主告诉南都记者,西江黄金水道差不多年年都有扩能工程,但堵船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编辑:张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