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饮一江水——夜郎与南越精品文物展”在贵州省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由贵州省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联合主办,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黔西南州博物馆、赫章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务川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馆协办。
汉代,珠江的主流西江被称为牂柯江。南越,位于牂柯江中下游,其王城蕃禺(今广州)位于牂柯江入海口、南海之滨;夜郎,位于牂柯江之源而地接巴蜀。南越与夜郎,共饮牂柯江水。
汉武帝时,出使南越的汉使唐蒙在蕃禺吃到了经夜郎、沿牂柯江运抵南越的巴蜀特产——枸酱,表明南越与夜郎已有频繁的互动交流。
“共饮一江水——夜郎与南越精品文物展“展览分成“和辑百越入九州——南越精品文物展”及“夜郎归义致太平——夜郎精品文物展”二大展厅,分别展示南越与夜郎的精品文物,展现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牂柯江上下游的璀璨文化,见证其融入华夏的全过程。
“和辑百越入九州——南越精品文物展”分“南域明珠”“四宇同光”“美食美器”“丝路序章“四个部分,展出广州地区出土秦汉文物351件套。其中南越王博物院提供南越王墓与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文物181件套,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广州地区秦汉时期臣民墓葬出土各类文物170件套。
展览集中反映了秦汉时期岭南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凸显了岭南社会多文化融合交流、兼容并蓄、和谐发展的时代特征,展现了岭南地区极富特色的古代饮食生活和丰富多元的礼仪文化内涵,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为观众展现了广州这颗南域明珠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的展品,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广州地区发掘的2000余座秦汉臣民墓葬出土文物中精选,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具有南越地方风格的陶制生活器具,屋、仓、井、灶等模型明器和各具形态的动物俑与人俑、五彩斑斓的珠串等颇具特色,展现了一幅幅秦汉蕃禺都城和岭南社会的生动历史画卷。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展出期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的东汉陶鸮形五联罐、西汉陶胡人俑座灯、珠串、金饼等精品文物受到媒体及观众的关注与喜爱,这次也赴贵州省博物馆与观众见面。
为了充实本次展览内容,增加看点,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参展“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的144件文物进行了部分调整,撤换了12件套频繁出展、需要保养的文物,新增了38件套首次外展文物,相当一部分是近年广州秦汉考古重要新成果,如2016年广州动物园出土的陶楼、2018年横枝岗广州市胸科医院出土的陶鹿座灯、2020年荔湾区广雅中学出土的一组陶动物模型。另外还从南汉二陵博物馆基本陈列中选取了6件精品文物(3俑座灯、1珠串、1琥珀印章、1金饼)参展。
东汉陶鸮形五联罐
2020年广钢新城地块M4出土
西汉陶胡人俑座灯
1999年先烈南路大宝岗M5出土
西汉金饼
2010年西湾路旧广州铸管厂M151出土
西汉毛君明琥珀印章
2001年恒福路银行疗养院二期工地M21出土
西汉珠串
2001年恒福路银行疗养院二期工地M21出土
东汉珠串
2016年广州动物园M23出土
西汉珠饰
2002年太和岗淘金家园一期工地M47出土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共饮一江水——夜郎与南越精品文物展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28日—2023年2月8日
展览地点:贵州省博物馆6号、7号展厅
来源:广州考古 南汉二陵博物馆
南都记者朱蓉婷
编辑: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