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我在。”这是王涛每天打开电脑登录云客服系统,发送的第一句话。今年26岁的他,出生几个月就被诊断为脑瘫,只能凭借两根灵活的手指敲打键盘。他珍惜这份工作,几乎从不请假,偶遇停电没法工作还会感到沮丧。
在山东青岛莱西市,36岁的淘宝店主赵云超坐着轮椅辗转在仓库、农场和办公室之间,他每天最快乐的时候,就是网店订单打包被快递车运走,将几百箱秋月梨发往全国各地。
赵云超因车祸致残,现在淘宝创业卖家乡水果
多年前,王涛曾在外乡街头漂泊,居无定所;赵云超投了100多份简历屡遭拒绝,残疾人的身份让他们的就业过程,犹如划了一道“天堑”。如今,借助互联网平台,他们找到了另一种公平,这里没有轮椅、没有歧视,努力就能看到回报,他们从一种边缘的生活来到了舞台中央,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
据中国残联有关统计,每年通过信息技术,包括电商、直播带货等,超过6.8万残疾人实现了网络就业,在各电商平台就业、创业的残疾人已超过20万,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适合残疾人的新业态、新模式还在不断涌现。
12月2日,“国际残疾人日”前夕,阿里巴巴联合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上线了“助残逐梦”公益招聘活动,发动旗下业务联合淘宝、天猫等平台商家,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包括主播、运营、客服、推广、网站编辑、物流管理,以及设计师、新零售面点师等数百个职位,招聘近3600人,希望整合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残障朋友能更好、更快、更安全地走上工作岗位。
“天残手”的逆袭蜕变
王涛二十多年来的人生,“开局”无疑是残酷的:仅几个月大就被诊断为脑瘫,小学还没到三年级就辍学,十几岁才学会走路。长大后随打工的父母到了一座南方城市,他流浪街头,一度靠乞讨为生。
这些年,王涛又亲历了三次改变命运的机遇,过程跌宕起伏。
第一次是2018年,他用两根手指打着“王者荣耀”在街头揽5元一次的代练,被人拍下,一段名为“脑瘫男街头做游戏代练,靠两手指登顶”的视频迅速在网络热传。紧接着,一家直播公司找到他,签约为游戏主播,承诺月薪5000元。他第一次以为,自己成了故事的主角。谁知当主播的日子并不顺遂。因为大脑功能障碍,他口齿不清,难以和粉丝互动交流,短暂的人气如同一阵风转瞬即逝,公司也放弃了他,后期甚至停发他的工资。
第二次是2019年,一位年轻导演在街头结识了王涛。那位导演的哥哥也是脑瘫患者,他一直想拍一部和哥哥有关的片子,于是邀请王涛主演。王涛答应了,他迫切希望抓住这次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不久后,这部短片在香港首映,王涛也受邀来到展映现场。当导演介绍他是第一次拍戏后,台下一片惊呼。又一次,他觉得自己迎来了“高光时刻”。但其后,他除了拿到一千多元片酬,片子迟迟未能上映。翻身的希望就此落空,他又一次回到原地。
第三次是2020年,偶然听到残疾人可以做云客服,王涛眼里又燃起了火苗:“人家用脚打字都可以,我四肢都有不会比他们差。”通过阿里巴巴与中国残联合作的“残疾人云客服绿色通道”,王涛报名并进入残联接受培训。
26岁的王涛是阿里巴巴云客服的一员
当云客服,电脑打字速度必须过关。王涛下了一番苦功夫,如今已经能做到1分钟打40个字的手速。2021年5月,王涛终于通过了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云客服,拿到了属于他的工号。他回到老家,靠着一台旧电脑开启新工作。朋友发现,他把做游戏主播时的微信名“荣耀天残手”悄悄改成了“天残手要努力鸭”。
王涛的工作日常是为消费者维权,做好在线客户服务,每天需要处理的情况琐碎繁杂。有一次,电脑那边的消费者因为客服无法支持的需求突然发火,骂他“你是脑瘫吧!”虽然平日也会遇到被骂的情况,但这句话恰好戳中了王涛的痛处,让他又想起了曾流落街头、受尽白眼的日子,情绪一度陷入低落。但历经磨难的王涛,心理已远比常人强大,不久后他又恢复成了那个爱发“勇敢牛牛,不怕困难”表情包的男孩。
云客服是一份灵活的兼职,闲暇时,王涛就会打开手机翻看自己的收入记录,一旦突破新高就会截图保存,从开始月入几百块到月入1000、2000、3000元,直至今年天猫双11活动后,首次突破了6000元。有了稳定收入,王涛先后给家里置办了新的电饭锅、洗衣机、电动三轮车,还给家里长辈买了新衣服。
把王涛一手带大,也是待他最亲的大姨告诉笔者,从没想过王涛能够像今天这样自己养活自己。这位70岁农村老人不会上网,但因王涛时常提起,她也知道还有“云客服”这样一份职业。
淘宝开店后的“起死回生”
王涛流落街头的那些年,山东青岛莱西市马连庄镇的赵云超曾投出100多份简历,都被拒之门外,让他体会到残疾人找工作的格外艰难。
赵云超18岁读高三时参军入伍。2006年,他在部队考入军校士官学院,2011年退役。次年1月,即将去镇政府上班的赵云超不幸遭遇一场车祸,腰椎爆裂性骨折,下半身瘫痪。“当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赵云超说,在10个月的住院治疗中,他甚至想过放弃,在家人的鼓励下,他慢慢接受了下半生与轮椅相伴的现实。
赵云超
赵云超的家乡马连庄镇,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种有口感甜脆的秋月梨、农业地标产品马连庄甜瓜、维纳斯苹果等众多水果。2017年6月,赵云超注册淘宝店铺,摸索着开始创业,从卖自家养殖的大红公鸡到卖家乡的水果特产,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给开淘宝店的朋友打电话。
水果,最注重甜度和口感。对于网店主推的爆款秋月梨,在9月份成熟之前,赵云超就会带着测糖仪,去周围的果园验货、测糖度、尝口感,签合同。开店这么些年,周边哪个村、哪一块地种的梨好吃,赵云超了如指掌。“刚开始的时候一天就卖个几单,当时也感觉很高兴。从一天几箱、十几箱,慢慢到100多箱。店铺也有了一批复购的老顾客,到现在做了五年,平均每天发货200多箱,旺季的时候还会更多。”赵云超说。
2022年初,通过淘宝平台的问卷调研,赵云超获知淘宝还可以认证残障商家,只要店主上传残疾证,就有一个专门的残疾人商家运营群提供服务,运营小二每天会分享店铺运营的干货知识和各种活动链接,一对一回答残疾人商家问题,提升网店经营能力。
他告诉笔者,开店几年来,遇到最大的一次危机就是今年3月。3月8日淘宝“三八”大促正是春节后的销售高峰,每天订单达二三百单,赵云超在翘首以盼中却收到了坏消息:莱西市出现疫情,一夜之间,被封控了。
本来2000多斤梨准备第二天包装发走,还有一吨梨在冷库,一下子发不了货,顾客纷纷退单,他眼睁睁看着苦心经营的店铺流量一点点下降。一个月后疫情解封,店铺仅剩一天20单左右,“全靠老顾客回购,店铺在半崩溃边缘。”
得知这一情况,淘宝生鲜的运营小二为他这种受疫情影响的商家申请了专项扶持,店铺“起死回生”,再次回升到一天100多单,赵云超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次危机。
人生的更多可能
不只是王涛和赵云超,近年来,越来越多残疾人在数字经济平台找到了创业、就业的新方向,并通过自身努力找寻和实现人生价值。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适合残疾人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在不断涌现。
“电商是一个窗口,让我和我的手艺被看见。”90后竹编非遗手艺人刁宽也在淘宝开店创业,店里主打竹编饰品。他小时候被开水烫伤导致右手残疾,却对手工情有独钟,曾专门拜师学习传统竹编手艺。有人说他吃力不讨好,像腿有毛病的人非要学赛跑。但刁宽很享受每天重复做手工的状态,“编织就是重复再重复,要沉浸在里面,脑子放空,像一种修行。”因为右手和别人不一样,握篾刀的力度,劈竹子时的手感、角度,他需要在成千上万次手起刀落中,琢磨出适合自己的刀法。近年古风、中国风在社交平台上颇为流行,他编织的精致的竹编首饰获得不少年轻人的喜爱,甚至远销国外。
刁宽右手残疾,但凭着热爱成为一名非遗竹编手艺人
28岁的郑芬芳和刁宽很像,在外人看来他们身上都有某种“执念”。从小到大,这位身患侏儒症的袖珍女孩身边总是有各种关切的声音:“工作肯定不好找,嫁个好人家就最好了。”每当听到这些话,她心里就不服气,“嫁得好不如干得好,我就想靠自己。”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她求职屡次碰壁,直到2020年8月,她顺利入职阿里巴巴(衢州)客户体验中心,从事知识产权领域内容的审核工作。因为勤勉努力,每个月的绩效排名都是前几名。
身患侏儒症的郑芬芳,已入职阿里巴巴(衢州)客户体验中心
靠自己努力,郑芬芳也过上了想要的生活:有工作,买了车,朝着人生目标前行。
数字经济让残疾人就业更公平
王涛们的故事,是数字时代残疾人通过就业、创业融入社会、实现尊严和价值的一个缩影。
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程凯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数字公益慈善发展论坛上就表示,“当前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新的支点,越来越多残疾人通过新就业形态实现就业创业,勇敢追逐梦想、活出精彩人生、释放向上向善力量。”
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未就业残疾人残疾程度普遍较重、文化水平较低、就业能力不足,残疾人的数字素养和应用技能存在不足,残疾人就业能力和潜能仍未被充分发掘,跨越“数字鸿沟”、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是互联网公益时代需要关注的一个现实挑战。
阿里巴巴等数字平台正在做相关的探索实践,希望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基础上,也不断创造社会价值,尤其是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多独特的优势。12月2日,阿里联合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发动旗下业务联合淘宝、天猫等平台商家,上线“助残逐梦”公益招聘活动,专门为残疾人提供近3600个招聘岗位,希望整合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残障朋友能更好、更快、更安全地走上工作岗位。有求职需求的残疾人,可通过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或通过淘宝首页搜索“助残逐梦”或“残疾人就业”关键词,以及登入支付宝首页进入招聘页面并投递简历。
在走访中,无论是王涛还是赵云超,都向笔者表示,在收到来自他人的善意后,他们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份善意传递出去。
不久前,王涛通过了云导师的考试,成为一名见习导师,每天都有新手徒弟向他提问、请教。王涛成了那个分享经验、解答疑惑的人,这让他感到远比涨工资幸福。
当淘宝店生意步入一定规模之后,赵云超决定招几个客服,有家外包公司在电话里告诉他,他们客服团队里就有一个残疾人。他当时就与对方签了协议,“我挺感动的,他们愿意把工作机会给残疾人士,就冲这一点。”赵云超说。
互联网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每人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不善交际的刁宽说,他理想中的工作室就是远离尘嚣浮华,在深山里无人打扰的地方,那里有取之不尽的竹子,“现在有了线上电商,我在深山老林里也能被大家看见”;郑芬芳则说,她下个月就能还清车贷,未来她希望攒更多的钱,买个小一点的房子。
“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因为我坐轮椅而低人一头,也没有因为我的残疾而被人看不起。我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看得到回报。”赵云超说,在数字经济的世界里,他找到了真正的公平。这一次,他们终于和其他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文/王凡
编辑:许文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