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期
成为新冠病毒感染者以后,很多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实不在于身体,而是对未知状况的担忧:突然被通知去方舱隔离,要注意什么?最好备上哪些物品?从进舱至出舱流程如何?南都记者整理了相关回应供参考。
问:进入方舱前要注意什么?最好备上哪些物品?
答:如果接到等待隔离转运的通知,请不要慌、不要出门。应该立即戴好口罩、做好手部清洁,同时提醒好同住的家人,也要做好与自己的隔离防护并等待转运安排。简单说,等待转运期间,就要符合居家隔离的标准执行。
需要准备的物品主要包括必需品类、个人衣物类、餐饮和食物类、生活用品类以及药品和防护用品类等。
必需品类:包括身份证、手机(充电线、充电宝)、钥匙等。
个人衣物类:可根据未来几天的天气,多准备一些衣物鞋袜,最好是让自己觉得宽松舒适的衣服;内衣可以多准备几套,如有需求可自备一次性内衣裤;鞋应选择易消毒、防滑的平底鞋。
餐饮和食物类:方舱医院会提供一日三餐和饮水,准备一些少量食品和餐具,例如一些方便食品、干粮、零食等,尽量避免携带易于腐败的新鲜水果,建议自带碗筷、杯子等常用物品。
生活用品类:包括个人洗漱包、毛巾、衣架、纸巾、女性护理用品等。
药品和防护用品类:包括需长期服用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等)、过敏患者的抗过敏药、创可贴、血糖仪、碘伏棉签、腹泻药以及口罩、手套、消毒洗手液、体温计等;有基础疾病者注意携带足够药物和就医卡/医保卡,并携带就诊记录等供医护人员参考。
除以上物品还可准备对于在方舱医院期间自己需要放松的一些书籍、游戏机、平板电脑等可以带上,如果担心自己换了环境会有睡眠障碍,还可准备耳塞、眼罩、习惯的枕头等。
方舱里人员较多,不建议携带个人贵重物品入舱,手机等物品要随身携带或交给亲属看管。
问:从进舱至出舱流程如何?红码如何转成绿码?
答:每天晚上:患者入舱,扫码入住。根据分配的病区,抵达相应的护士站后,患者要向接诊的护士出示身份证及穗康码。护士将会通过防疫通小程序录入及再次确认相关信息,然后护士分配床位并打印手腕带。手腕带将作为患者在舱内的唯一身份标识。
出院判定:症状消失,连续2天核酸检测阴性。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2天核酸检测阴性(2次采样时间间隔24小时以上),就可以达到出院标准。
此时,护士会电话或口头通知个人“您愿意出院吗”。之所以要询问患者的出院意向及计划,是因为有人会出于个人原因,选择暂时留在方舱。如果个人确认出舱,第二天上午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将最终电话通知办理出院手续。
临时不能出院:指标反复切勿心急。“我收到护士电话说可以出院了现在突然又通知我不能出院”,这是在舱内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突然收到通知不能出院,通常可能是在最后一次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俗称“复阳”。这种情况下,暂时不能出院,需要再次达到出院标准。而复阳的原因很多种,大部分是因为病毒残留,免疫力低下、检验误差等。出现复阳无需过分担心,注意休息,增强免疫力,待身体痊愈即可,医务人员将继续安排核酸检测。
出舱必需:健康码解码,红码变绿码。当医务人员收集的出院名单,被指挥部确认后,一般在24-48小时后可以办理出舱手续。离舱当天早上,医务人员对每一个出舱的患者进行最后一次核实,核实后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当天早上进行健康码解码——红码变绿码!
值得注意的是,粤康码和穗康码同时解码需时2-3个小时,解码成功后方可离开方舱。
在离舱的时候,医护人员会把《出院小结》《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证明》《居家健康检测告知书》交给舱友保存。最后,患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离开方舱。此时,曾经的患者已经有新冠抗体护身。
问:我没啥明显症状,为什么要住进方舱,周围的人要是传染给我怎么办?
答:现在主要流行的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个病毒毒株具有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的特点,但是致病力低,绝大部分都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但无症状不代表没有感染,大家都是同一种病毒感染,不用过于担心相互传染的问题。
问:我进来之前都挺好的,为什么进来以后反而一直出汗、头痛、咳嗽了?
答:任何疾病都有它的发展规律,新冠病毒感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轻症患者中,部分人几乎没有发烧,可能会经历咽痛、肌肉酸痛等,1-3天基本缓解。也有部分人会发热,通常热度在38℃左右,两三天后体温逐渐下降。开始时咽痛、咽干,咽痛可能比较明显,持续2-3天,后续3-4天偶尔咳白痰,症状持续一周左右就会自行消失。
问:来了这么久了,什么时候开始做核酸?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去?
答:在入舱后第2天开始,每天进行核酸检测。从方舱医院出院要满足以下这些条件:症状消失,体温正常,没有咳嗽、胸痛等上呼吸道的症状,最关键的是要满足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且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再经过医院、政府部门的协调,安排符合出舱条件的人员出舱。
来源:广东发布、重庆人社、中国疾控动态
整理:南都记者 王美苏
编辑:王美苏,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