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马克思主义美学与高校美育 国内专家齐聚广美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2-12-08 20:35

南都讯 记者李梓毅 实习生陈晓桐 通讯员江粤军 12月7日,“时代美学·湾区美育——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美育”高端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举行。论坛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承办。

H05A7409.jpg

国内美学和美育理论研究方面的多位专家齐聚一堂。

论坛上,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研究、融合美术设计创作与美育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贯穿到课堂教学和美育实践各环节及取得的显著成果。他表示,此次论坛从时间与空间、历史与发展、宏观与微观的多个维度,探索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和高校美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国内美学和美育理论研究方面的多位专家齐聚一堂,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交流探讨。

H05A7466.jpg

线上线下交流探讨。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高建平认为,过去的一百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的一百年。马克思主义是建构新的美学体系的思想依据,也是百年中国美学发展的动力源。以“他律”“介入”“为民”三个重要概念作为切入点,高建平概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中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不断回到原典,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思想精髓,推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辩证地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审美最核心的观念就是把握现实。”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集刊主编王杰在论坛上作了“审美的革命与审美教育的当代性”学术报告。

他表示,在技术革命背景下,现代社会的发展表面是技术的发展,而实际上是人类生存状态和社会理性的改变。面对这种改变,需要在审美文化、审美教育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审美的感性形式将具体的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美学精神内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促进健康的社会审美机制形成,从而使个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中华传统美育的会通”为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兼书记、美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宋修见还指出,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中华传统美育对美的根源和如何认识美、创造美等问题以及美育的根本宗旨、实践路径等等都有着很多相通、相合、相呼应乃至相同之处。

论坛上,广州美术学院三位学者也作了学术汇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慧平提到,在教育的诸多方面中,美育是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就是这种可能得以实现的核心环节。其中书法美育不仅丰富了个体的生命体验,拓展了精神的纵向空间,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最好说明。

图片:通讯员提供

编辑:李梓毅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李梓毅965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